浙大百余学生对话村官写故事
发布时间:2006-12-29 浏览次数:1954
浙江大学三农协会组织160多位学生利用假期访问全国各地100多位村官,精选其中51个村官的访谈资料编成《中国村官故事》(暂名)。作为浙大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中国村官故事》即将出版。51个村官中26个为浙江村官,其余25个故事分别来自江苏、山东等15个省的村长、村支记。
浙大学生三农协会是以“三农”为主题的综合性高校学生社团,以“深入农村、关注农业、关心农民”为宗旨。今年暑期,该协会组织了162名假期回家的大学生对自已所在村或邻近村的村负责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派出三支小分队对湖州长兴县、安吉县、吴兴区的部分村的村官进行集中访谈和调研。
浙大国贸专业大二学生刘晓雯说,大学生非常关注“三农”问题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到底能不能服务新农村,能为新农村服务做什么,大家心里的困惑、好奇是很多的。我们想到现场去找答案。”刘晓雯回忆说,出发之前,她的脑袋里有很多对村长的建议,比如建村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等,可是经过访谈,她能想到的一切美好的愿望,村长其实都想到了,但还有更现实的问题需要村长去解决。
财政学大二的女生殷亦扬等5位同学访问了湖州德清的几位村官。一位村长见到这几位大学生,挠起脑袋憨笑起来:“谈故事?我还从来没回忆过自己做过什么事情。”他一开始并不觉得有什么好说,但看着大学生们的认真模样,他开始打开话匣越说越起劲。殷亦扬说,住在村里吃不好,住不好,天天走在炎热田间,晚上挤一张在一张中间塌陷的床上睡觉……一开始对大家的确是一个精神打击,她现在觉得很值得:“我们真正坚持下来了,证明自己真有吃苦的能力。大学生能接触社会的机会本来就少,一定要抓紧事件去了解,我想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尝试的。”小殷的爸爸为了支持女儿,还陪着她在假期回哈尔滨老家附近的几个农村做相关调研。
接受浙大学生访谈的村官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访谈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失土农民安置、土地滞留金的分配、养老保险、农民工培训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话题,更包含了村官们在工作中的经历体验。大学生们表示,采访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为民服务的村官真的很多,他们身上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农村能给大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他们希望能通过他们第一手的资料,给关注三农问题的公众一个基本的素材和一些新鲜的视角,为相关的政策、制度的制订和贯彻,为专家学者的理论验证提供行动支持和经验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浙大学生三农协会成自2003年4月成立以来,曾先后深入到浙江的江山、桐庐、长兴、舟山、诸暨、丽水等10余个县市和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等7省进行以“三农”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累计参与协会活动的师生在1万人次以上,大力提升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知度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目前该协会已有会员1000余人,12月初被团教育部、团中央和国家广电总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近日正在策划寒假组织大学生深度访谈农民工活动。
信息来源:浙大新闻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