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社会科学服务国家重大决策专家座谈会
发布时间:2007-02-13 浏览次数:1938
2月1日下午,玉泉校区行政楼会议室内一场社会科学服务国家重大决策专家座谈会正在热烈地举行。校党委张曦书记、校长杨卫院士亲临会议并讲话,庞学铨副书记出席会议,胡建淼副校长主持座谈会。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各学院和科研机构的近二十位知名学者围绕高校社会科学在服务国家决策的意义与定位,浙江大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决策的优势与劣势、具体行动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会上,专家们结合所在学科的实际踊跃发言,积极献计献策。大家认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重大决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高校服务国家决策,要充分发挥在基础理论研究上的比较优势,把服务国家决策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浙江大学地处东部发达省份,服务国家决策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要立足浙江,以小见大,利用好优势,创新管理机制,形成宽松的科研工作氛围;社会科学应注意改进传统的成果宣传推广模式,与国家决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注重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建立综合性的研究机构;加强社会科学基础数据库建设,创建文科综合实验室,为社会科学重大决策咨询搭建大平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社会科学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大学社会责任的讨论,激发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国家决策咨询的热情;找准学校在服务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既要跟风,又要超前,抢占学术高地,把握话语权。
在听完专家们的发言后,杨卫校长首先作了讲话。他说,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前提是要搞清楚国家重大决策的基本内涵。他指出,国家重大决策主要包括国家的重要发展理念、重大规划和人才战略,国家重大决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国家资金的流向。他说,高校要介入国家决策,我们的专家必须牢牢关注国家相关部门的动向,把握国家形势和政策的走向。国家在决策方式上一般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专家们应根据自身研究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介入服务决策工作。杨校长最后指出,社会科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人员的组织上更像一个雁群,战略科学家是雁群的头雁。希望我校的战略科学家应把握好学科的方向,在服务国家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曦书记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4年3号文件)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高度重视,对于推进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张曦书记指出,浙江大学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于国家的重大决策极为重要,我们要把学科建设与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结合起来,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发展、学术规律的探索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不相冲突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张曦书记最后说,浙江大学的社会科学其学科布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研究力量也是比较强的,但我们与国内一流学科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为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服务的研究成果相对还比较少,在中央决策层面上的影响还不够大。这与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不相称的。希望各位院长和教授们一起开动脑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形成一套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具体政策和制度并加以落实。
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教授,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全球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重鸣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姚先国教授,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中国西部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祥荣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东南土地研究中心主任吴次芳教授作了主题发言,黄华新教授、吴晓波教授、贾生华教授、毛丹教授、徐小洲教授、施旭教授、陈坤教授、王维安教授也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发言。人文社科处处长罗卫东教授、副处长褚超孚博士等参加了座谈会。
人文社科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