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陆佑楣、罗绍基院士论重大工程项目管理与自主创新

发布时间:2007-10-19 浏览次数:3958

 

  10月17日下午,管理学院“自主创新系列论坛”之“重大工程项目管理与自主创新”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138室成功举行。主讲嘉宾是中国工程院陆佑楣、罗绍基两位院士。陆佑楣院士是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原国家水电部及能源部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罗绍基院士是广东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顾问、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浙江大学胡建淼副校长、管理学院王重鸣常务副院长、吴晓波副院长及创新管理基地资深顾问许庆瑞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论坛,近200位全校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吴晓波教授主持。

  首先,胡建淼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两位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单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发展历程、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以及我校创新管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随后,管理学院王重鸣常务副院长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两位院士多年来在长江三峡等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希望两位院士对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陆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与创新”。他首先说明了自己对创新的理解,认为创新就是为达到期望目标走一条新路,并结合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的政治报告,论证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种创新。第二,他介绍了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和决策程序。第三,他详细归纳了三峡工程的创新。包括施工导流及围堰的深厚覆盖层防渗处理、船闸高边岩石稳定问题、“蓄清排浑”的创新设计理念、引进消化吸收模式的70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大坝快速施工的创新过程、升船机建设、超高压远距离直流输电等。最后,他也介绍了三峡工程目前面临的一些争议,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洪水问题,二是移民问题,三是泥沙问题、四是水质问题、五是鱼类保护问题、六是安全问题,他认为,三峡工程从清洁能源的角度看,本质上保护了环境, 他也驳斥了目前的一些关于三峡工程的不实猜测。

  罗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管理改革的调查研究”。他回顾了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成果,总结了投资省(大陆同类投资的60%)、工期短、质量好(优良率85%)、效益高(回报率8.55%,年利税1.3亿元)、环境美(5600万环保投入,植被覆盖率竣工后反而上升,污水处理和移民工程)、建设群体实现共赢这六大特点。此外,他总结了广蓄公司的改革过程及经验。一是体制改革,包括广蓄公司集建设和运营一体,总经理较大自主权;二是建设管理改革,包括成建制招标选聘监理队伍、科学的合同管理(合作关系、分担风险)、先进技术开发(锚杆、岩壁梁、排水系统、高压岔管、斜井滑模)、外商管理提高引进效益(半交钥匙合同、从整体效益出发的协助);三是运行管理改革,包括国际接轨、无人值班自动化建设、人员培训、法国模式与定员标准、粤港双调度、加强安全和减少定员等措施;四是经营改革,包括租赁经营、容量所有权出售等模式创新。第四,他总结了该电站项目及公司的成效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六点:一是项目法人责任制;二是项目法人对重大问题敢于和善于决策;三是项目法人的高效精简机构取得各方信任;四是充分把握中国国情和全局利益;五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的招标监理和委托制;六是引进设备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两位院士结合自己多年重大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精彩发言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创新管理基地     
 

 
附陆佑楣、罗绍基院士简介
 
陆佑楣 (1934.1.7—)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省太仓市。1956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曾任国家水电部副部长、能源部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主持了黄河刘家峡、汉江石泉、安康、黄河龙羊峡等水电工程的建设。在水电部、能源部期间,推进了水电建设体制改革,参加了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并任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1993年至2003年期间主持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研究和决策了一系列重大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如工程施工的总体布局、交通运输方案、导流围堰工程、大坝快速施工以及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选型采购等;实行分项目招标、分项目管理,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体系及多元化筹资方案;提出“双零(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建设管理目标,实现工程与环境同步建设。实践证明这些研究和决策是成功的,三峡工程完全按照原定的进度计划、质量标准和投资概算实施,已于2003年成功地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首批机组发电和船闸通航的建设目标。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绍基  (1933.12.1 -),发电工程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南海市人),1955年8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广东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顾问、教授级高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工程学会名誉理事,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国内多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咨询专家。70年代,罗绍基教授任湖南凤滩水电站设计总工程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高112.5米空腹重力拱坝坝内厂房,解决了狭窄河谷厂房布置与大泄洪量的矛盾,节省了投资。该新坝型科研成果“混凝土腹拱坝”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起,任广东抽水蓄能电站联营公司总经理,主持建设、运行、经营我国首例、世界最大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他推行的建设管理改革,电力部领导称为水电建设体制改革的典范,实施的运行管理改革,使电厂获全国第一个“一流水电厂”称号。一期工程工期提前一年,每千瓦投资2236元,为国内同期建设大型水电价格最低。其科技成果“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