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来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讲学
发布时间:2007-10-29 浏览次数:3555
2007年10月22日到26日,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Partee教授及Borschev教授在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会议室作了一系列关于形式语言学的精彩讲座,并与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多次小型讨论。
Barbara H.Partee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语言学和哲学教授,形式语义学奠基人之一,著名蒙太格语法研究专家。1965年师从著名语言学家N.Chomsky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担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4年和1989年先后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和国家科学院院士。
本次讲座共分三场,前两场由Partee教授主讲,题目为“形式语义学:揭示意义的结构”。在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中,Partee教授首先从宏观上讲述了形式语义学的主要思想、主要历史进程;然后用生动详实的语言实例论证了类型理论和Lambda演算;最后阐述了形式语义学面临的挑战和将来的展望。
第二讲的题目为“意义的模型:形容词意义的动态性”。讲座首先阐述了组合原则,蒙太格对自然语言语义的贡献;然后论述了将形式语义学、词汇语义学及自然语言形而上学的有机融合;在讲解完形容词语义学之后,Partee教授对形容此进行了分类,并且结合语言实例具体分析了“私有形容词”(private adjective)和波兰语的名词分裂现象。
最后一场讲座由Borschev教授主讲。讲座的题目为“整合词汇语义学和组合语义学:俄语不及物句子中属格的否定——个案分析”。在回顾了Babby对陈述句和存在句的研究后,Borschev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视角结构(perspective structure)。最后,分析了存在句中的动词和系动词byt。
三场讲座中,两位教授侃侃而谈,语言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既展现了形式语言学的宏观面貌,又结合具体了多国语言的实例。引起了在场听众的极大兴趣和研究热情。每场报告的最后,大家都结合汉语的语言现象,踊跃提问,热烈参与讨论。两位教授针对听众的提问一一耐心解答,并且对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在场听众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