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近日,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评审揭晓,我校管理学院许庆瑞院士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从二次创新到开放式全面创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和经济学院史晋川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于经济结构调整视角的研究”两项目中标,资助经费各50万元。这是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采取招标方式以来,我校首次中标的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旨在遴选实力雄厚的队伍,研究意义重大的课题,推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学校领导对此次投标高度重视,2007年初,张曦书记和杨卫校长组织召开了社会科学服务国家重大决策专家座谈会,指示要高度重视服务国家决策工作,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并多次批示要加强组织,精心凝炼方向,动员团队联合攻关。此次我校组织了12个团队申报,有4个团队参加复评答辩,取得2项中标的历史最好成绩。据悉,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共有42个招标方向受理投标380项,经过初评和复评答辩,有55项课题中标。中标前几位的单位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8项,中国社会科学院7项,南开大学4项,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各3项, 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各2项。
我校中标的两个项目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大主题,在校内外组织了大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其中:许庆瑞院士为首席专家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计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开展研究,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以及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在实证研究上,通过研究得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关键影响因素与制约瓶颈、支撑条件等,并揭示自主创新道路的不同具体路径与模式,设计出以企业为主体,走从二次创新到组合创新再到全面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构建以企业、产业、区域到国家的三层次和全面、全方位创新为内容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晋川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于经济结构调整视角的研究”拟从理论上突破以刘易斯、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为代表的单一结构优化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紧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充分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工具的同时,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环境地理学等多学科技术,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框架,对当前主要的结构性政策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考察,对其实际效果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对进一步出台的政策提供一些谨慎的建议,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人文社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