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王淼先生来我校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讲座
2008年10月30日,受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邀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法定代表人、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秘书长王淼先生来我校做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实践”的讲座。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楼含松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员和广大学生一起聆听了该次讲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讲座中,王淼先生辅以生动的民俗事项和现实故事,深入浅出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提出了“非物质性、口传心授、世代相承、文化空间”这四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词。
接着,王淼先生介绍了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他指出,日本、韩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走在前列,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由于受城市化等的冲击,形势严峻,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难以为继甚至人亡艺绝的命运,并有大量的相关实物资料流失,十分可惜。此外,如果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来看,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和敌情观念还远远不够,因而需要全社会一道做更多的工作加以改进。
最后,王淼先生联系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指出要在十七大精神的领导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规划,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使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讲座,旨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王淼先生的精彩演讲,使得更多的莘莘学子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以及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科学研究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00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