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西方哲学专家论当前社会重大事件——“浙大东方论坛”第二十五次讲座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08-11-03 浏览次数:1683

         
         
             
           
 
  10月31日晚,“浙大东方论坛”第二十五讲“西方哲学专家关于当前社会重大事件的对话”在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138举行。来自复旦大学的俞吾金、北京大学的韩水法、黑龙江大学的衣俊卿和同济大学的陈家琪四位哲学教授分别从不同视角对当前社会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哲学解读。原党委副书记、哲学系教授庞学铨主持并作了总结。
  当晚,会议中心座无虚席,师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聆听了一场精彩对话。衣俊卿教授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衣教授谈到,在所有文化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在与其它文化的对话中最能展示我们文化的力量。今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考验了我们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在尊重生命价值这样一些普适的价值上我们与其它的文化达成了共识,将中国经验提升到了一个国际可交流的层面,从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韩水法教授则从个人存在的角度解析今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韩教授认为,个人的不同存在状态或者人的组织方式的变革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中国在重大事件中展现出来的力量,中国今天的进步正是来自个人组织方式的不同。但是当前中国人对个人存在状态的尊重还远远不够,个人的地位常被虚拟的集体利益所抹杀。我们应该倡导对个体的尊重。
  陈家琪教授认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促使利的问题空前突出,而人的观念转变却没有跟上。在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体系没有形成之前,我们应当充分展现自己,以促使我们的民族能够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制利”比“以义制利”更有效,因为“利”并不限于物质利益,而包括尊严、名誉、精神追求、渴望被认可等,这是人对自己内心力量的一种信任,它比外在的“义”更有制衡力量。再如,在汶川地震中,非组织形式下的个人自发展现出来的很多品格是非常可贵的,这样一些东西可以促成规范性价值观念的形成。
  俞吾金教授从倡导人文精神、树立法权人格、增强风险意识三个方面引导我们对重大事件进行更深层面的反思。他指出科学主义的盛行,使我们倾向于用科学的方法来谈论一切。倡导以尊重生命、尊重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人文主义非常有必要。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失范行为与中国法权人格的缺失存在很大关联。而如果对社会风险给与更多关注,对老百姓的生命给与更多关注,地震的危害也许可以降的更低。俞教授最后呼吁,历史承载在每个人的肩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庞学铨教授指出,四位教授的精彩对话为我们展现了哲学的另一幅面孔,哲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关注天上也关注地上,既关心理论问题,也关心现实问题。
    为期两个小时的精彩对话赢得了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意犹未尽,围着四位教授热烈讨论。此次讲座必将促成全校师生关心人文、关心哲学的良好氛围,促成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形成与构建。
 
                                            社会科学研究院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研究所
                                                     2008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