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我校召开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座谈会

发布时间:2009-01-15 浏览次数:1906

      1月13日下午,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座谈会在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召开。会议由校长助理、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卫东主持,校党委书记张曦、校文科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庞学铨、人文与社科学部领导和各学院分管科研副院长和科研科管理人员、各文科重点研究中心负责人以及社科院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我校文科发展的定位、目标、发展思路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庞学铨教授以CSSCI统计数据为材料,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文社科的发展情况做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在详实数据的基础上,庞学铨指出,人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在日益萎缩,社会科学的影响力则在不断扩大。虽然学术影响力与学术水平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人文与社科两大学科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却不容置疑。在分析了这一产生这一现象的复杂原因之后,他提出浙大人文学科未来发展思路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学术水平与学术影响的关系。就目前情形而言,在研究取向和组织形式上,强调学术水平是走精英化、个体化和团体化模式,即基于学科基础的研究;强调学术影响是适应社会和国家重大需求,走项目、团队和交叉合作模式,即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二者不能偏废,学部和学院都要认识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余逊达教授认为十年来我校人文社科采取的政策卓有成效,但在未来发展中,浙大要成为产生思想的摇篮,要力争产生真正原创性的学术观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进一步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激发思想创新;尽快建设好社会科学实验平台等几个科研平台,改进科研手段;建立更具针对性、更多元化、更个人化的考核机制,保障原创性研究的开展。
      陈村富、黄祖辉、黄华新、余潇枫、史晋川、郁建兴等教授纷纷就人才引进、人文社科体制改革、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等与我校人文社科发展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章雪富、魏江、王冠玺等青年骨干教师也从各自的角度对未来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他们认为:大学应该回归学术、教育和人性,重视人才,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建设我校优势学科,学校应该从宏观的角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交叉、院际交叉,积极面对国家和社会需求。

      在自由畅谈、激烈讨论的良好氛围中,座谈会不知不觉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罗卫东教授最后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大家对学校文科发展乃至全校的整体发展的建言献策表明对学校工作的信任以及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伴随着浙江大学文科的前进,大家的思考也更加理性、更加富有建设性。与以往相比,此次座谈会中既有从战略性和前瞻性角度进行深入思考的真知灼见,又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都较强的操作性意见。社科院作为学校文科工作的主要平台将会认真总结梳理大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调研,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向学校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他希望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领军人物和骨干能够秉承求是传统,肩负振兴我校人文社科的历史使命,在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大的成绩,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院
2009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