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书记主持召开首次文科学部联席(扩大)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09-04-20 浏览次数:2120
随着“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校内预验收工作的顺利结束,我校“985工程”建设即将进入三期建设的新阶段。为了更好地总结“985工程”二期建设工作的经验,结合编制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前策划“985工程”三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建设项目,集思广益,于4月17日下午,张曦书记在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主持召开了人文和社科两个学部的联席(扩大)工作会议。副校长吴朝晖、校长助理兼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卫东、人文和社科两个学部的领导、部分学院院长和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社会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负责人近20人参加了会议。
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家平首先通报了“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校内预验收工作的情况,他对预验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了重点阐述,希望能通过预验收,及时改进和弥补发现的问题,进而为国家验收做好准备工作。发展规划处刘继荣处长介绍了“985工程”三期建设的初步设想,他认为,三期建设将对二期建设的平台和基地作适当调整,以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导向,突出发展重点,使三期建设与二期建设有较好的衔接,并与“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相衔接。

针对“985工程”三期平台与基地建设的预研方案,各学部负责人、学院院长围绕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人才引进、学科发展、机制设计、资源配置以及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上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还就“211工程”三期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社科学部党工委书记兼学部副主任余逊达通报了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科归并与调整工作的进展情况。
校长助理罗卫东在认真听取各学部负责人及学院院长的发言后指出,“985工程”三期的建设要在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的协同,要处理好学校、学部、学院三个层面的关系,即学校作顶层设计,学部作中观的设计,学院作微观的设计,三个层面一定要相互配合,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还要与学科建设、学部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985工程”三期的预研究方案一定要认真地凝练,要形成新的增长点,要高屋建瓴,凝练内生的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副校长吴朝晖在讲话中指出,“985工程”三期建设要结合学校即将开展的科研大讨论和“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工作,做好体制机制的设计工作,搞清楚三期建设与二期建设的不同之处,要做好增量,突出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导向,注重学科的会聚和交叉,大力引进人才,加强能力建设,多争取在国家层面的“话语权”。
张曦书记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985工程”二期建设的五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所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认为还有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如功能定位的认识不足,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不够,重大成果的显示度不够,基础资源的共享不足,物理空间的过于分散等。
对于“985工程”三期平台与基地的建设问题,张曦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与凝炼预研究方案,三期的建设必须要有更加明确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拓展建设的思路,在解决好二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更要解决几大对接问题,即要与国际前沿的对接,与国家和区域社会重大发展战略的对接,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对接,与文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对接。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学校、学部对创新基地建设的调控能力,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体现浙江大学的特色和优势,集中相关资源,加速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和基地。他最后指出,预研方案仅是抛砖引玉,供大家批评和修正完善,学部联席会议这种形式非常好,使学部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中来。
社会科学研究院
2009.4.2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