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先生做客“浙大东方论坛”畅谈人生境界
发布时间:2009-10-16 浏览次数:2478
2009年10月15日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资深教授叶朗先生做客“浙大东方论坛”,作了题为“创造·诗意·人生”的精彩讲座,与浙大师生分享人生感悟。由于慕名而来的听众实在太多,座位紧缺,主办方甚至不得不临时调换场所。
讲座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开始。叶先生首先以大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发人深思,他说,大学教育的根本在引导大学生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围绕这种精神追求,大学必须在提升学生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文化根基意识、提倡学生阅读人文经典、支持学生文化社团等四个方面大力作为。这一论断不仅启发了在场同学的精神追求方向,更在一定程度上对浙大如何培育人文氛围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在探讨了大学教育与精神追求的关系之后,叶先生的讲座渐入主题。他从什么是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品味以及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三个层面娓娓道来,讲述了审美与人生境界的紧密而深刻的关系:审美活动可以多方面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归结起来,就是提高人的人生境界。
对于人生境界是什么这个问题,叶先生由“境界”一词的定义入手,旁征博引名家学说,全面展现了“人生境界”这一丰富的话题。由此深入,叶先生阐释了自己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有三个层面:日常生活层面(俗)、工作层面(事业)、诗意层面(审美)。其中审美诗意的层面,是超功利的层面,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引导着个人跳出自我,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回归精神家园。叶先生联系幼时看到的丰子恺先生一幅画上的题诗,阐释人对于人生诗意层面的孜孜追求。那首诗道:“大树被砍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冲条,气象何蓬勃。”叶先生以此诗中大树的生机蓬勃比喻人生对于追求的奋斗不止,从而达到诗意层面。
“审美的人生,首先是一个诗意的人生。当人们开始审美活动的时候,就要回到充满意趣和情调的世界,回归真实、本原的世界。”
“审美的人生,也是一个创造的人生。审美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向的世界,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使人在生活中充满创造的追求。古人讲生生不息,就是生而再生,创造,再创造。”
“诗意和创造的人生,必然会带来爱的人生。人们一种感恩的心情,表现为拥抱一切的胸怀,对每一个人和世界万物的爱,导致一种回报的渴望和崇高的责任感,并激励自己去追求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
叶先生妙语连珠,不时引发着在场听众会心的感悟。
叶先生的演讲结束之后,校长助理、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卫东教授做了简要而精彩的点评。他指出,比照叶先生关于大学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更高精神追求的论断,浙大不乏追求真理,尤其是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传统,但在探讨人生境界、感怀人文境界方面还有所欠缺。针对这一点,发展人文学科是一方面,而大学生自身如何从社会功利的层面抽身出来,追求人文素养的臻善则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此外,罗教授还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领会叶先生话语之外的丰富内涵,在追求人生诗意境界中不断收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