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石元康先生做客“浙大东方论坛”
2009年12月21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华语学界著名政治哲学家石元康先生做客“浙大东方论坛”,为同学们带来关于“现代化与中国当前哲学主题”的精彩讲演。
石先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一百多年以来中国漫长而艰难的现代化尝试,并给“现代化”这一术语做出了简要的解释。他认为,现代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器物和制度的层面,更是当前中国哲学最主要的一个课题:传统中国文化究竟应该如何回应现代化的挑战?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关注什么是哲学。通过对黑格尔、塞勒斯和罗尔斯等人对哲学的理解与表述,石先生指出,哲学就是一个时代具有的根本问题。我们正处于传统相现代转型的时期,传统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现代则主张自然要为人所用;传统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循一种自然秩序、现代则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由契约构成彼此关系的。这种看待问题的根本转变正是当前哲学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
在简要介绍了现代化、哲学已经当前中国哲学主要课题之后,石元康先生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以及思想家们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学思想史教授Brinton在《现代思想的形成》一书中把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分成四次浪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马克斯·韦伯则总结出现代性的两个特点:世界的祛魅和理性化,这两种观点恰恰与启蒙哲学家休谟事实与价值二分、理性只是激情的奴隶两种主张一脉相承,共同展现了现代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石先生认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改变了亚里士多德式的古典哲学思考范式,为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开辟的道路。正如韦伯所言,现代化就是一个世界被祛魅的过程:人们已经无法从外部世界中得到价值和意义的证成,世界被看成是一个纯粹客观物质的存在。我们所信奉的诸种信念、价值只能从人这一主体中寻找,这正是查尔斯·泰勒所说的“自我界定自我”(self defining self)。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现代西方国家恪守自由主义中立性,不再以道德的名义去干涉私人生活。石先生认为现代化所奉行的其实正是“非政治化的伦理、非伦理化的政治、非宗教化的伦理”这一自由主义的基本信念。
处于这样的历史时代,中国文化究竟该如何应对现代性呢?石元康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首先,必须了解现代性的内容,特别是要重视西方思想家们对现代性的研究;其次,必须重视并了解自己的传统;最后,石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相对主义与理性之间的巨大张力,以此作为传统中国文化思考现代性的一个进路。
石元康先生的讲演纵横开阖,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启迪了大家的思考。在讲座之后,石先生还就民主、自由等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最后,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次论坛是“浙大东方论坛”第四十三次学术讲座,由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包利民教授主持,浙大社会科学研究院、人文学院和外国哲学研究所联合承办。
(文 惠春寿/图 方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