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09年12月18-20日,由浙江大学与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召开。得益于前两届研讨会的良好反响和影响力,本届会议共吸引了国内知名话语研究专家和青年学者一百余人,其中十五位大会发言。
12月18日上午,会议在杭州紫金港大酒店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浙江大学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施旭教授主持,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范捷平教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顾曰国先生、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谭学纯教授分别作了代表致辞。最后,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范捷平教授宣布大会开幕。
在“媒体与当代中国话语”和“中华文化与当代中国话语”两大主题下,十五位专家先后作了大会发言,对中国话语研究的理论建设和应用分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以“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为题作了大会发言;南京大学的袁周敏博士作了题为“网络媒体中的“90后”话语及其影响研究”的大会发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冯捷蕴教授作了题为“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中外旅游博客的话语分析”的大会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顾曰国先生作了题为“Discourse Geography: An Essay on Land-Borne Situated Discourse (LBSD)”的大会发言;台湾清华大学的郭赛华教授作了题为“媒体与社会:台湾报纸中老人新闻之分析”的大会发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郭振羽教授作了题为“中文的多元/统一:政治,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大会发言;南开大学的李长中教授作了题为“重建当代文学批评的话语维度”的大会发言;浙江大学的李岩教授作了“网络时代媒介话语的多元构成与话语秩序的重建”的大会发言;江西财经大学的林新教授作了题为“2000-2009年: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研究主题分布图——论文类专业研究10年的发展状态与研究偏向分析”的大会发言;南开大学的刘俐俐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古代文化资源融入当代文学批评话语的几个问题”的大会发言;复旦大学的曲卫国教授作了题为“话语差异简单跨文化溯源的正当性质疑”的大会发言;浙江大学的施旭教授作了题为“话语与贸易争端”的大会发言;浙江大学的徐迎春教授作了题为”网络平民话语的诗学特征和政治价值”的大会发言;浙江大学的许力生教授作了题为“我们的话语研究: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大会发言;福建师范大学的杨慧琼教授作了题为“谣言、大众传媒和国家价值取向——一项对我国艾滋病叙事(2003-2009)的话语分析” 的大会发言;中国传媒大学的赵雪教授作了题为“电视广告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大会发言。专家们的发言选题多样,论述深入,在与会代表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会代表踊跃发言、提问、建言献策;与专家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在12月19日全天进行的小组研讨中,与会代表们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就城市外来群体话语、电视访谈、城市媒介形象、媒体话语暴力、司法话语、新闻话语、传统修辞、广告话语、中西哲学观、政治话语等具体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这其中不乏资深专家的观点阐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年轻学人的大胆思维突破与创新。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在会场内外展开了针锋相对而又不失尊重的理论碰撞与对话,充分彰显出此次大会寻求“东、西、南、北”思想汇聚的立意主旨。
12月20日上午,大会闭幕式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剧场隆重举行。施旭教授主持了闭幕式,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殷企平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处余龙进副处长出席了闭幕式。殷企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辞,并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杭州师范大学话语与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提升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学科地位;有助于拓展今后学术交流的地域广度与内容层次;也有助于争取当代中国话语研究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