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9年科研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10-01-27 浏览次数:1535
![]() |
“强忧患、早谋划、重变革”,推进学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2009年科研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2010年1月18日,浙江大学2009年科研工作会议在玉泉校区邵科馆隆重召开。张曦书记、杨卫校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一同出席会议的校领导还有褚健副校长、吴朝晖副校长、任少波副书记、罗卫东副校长。会议由吴朝晖副校长主持,各学部、各学院(系)、各文科重点研究中心、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各独立研究院负责人和分管科研负责人,各附属医院分管科研负责人和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科研院、社科院和各学部、院(系)科研管理干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 ![]() 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陈昆松、社科院副院长朱新力分别代表科研院和社科院作了2009年科研工作报告。两院报告分别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校科研工作的亮点和成绩,分析了科研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并汇报今后科研工作的总体规划。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我校的科研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科研规模跨越新台阶,科研到款总经费突破20亿元;高层次奖励有了新突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数和教育部优秀成果奖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承担大项目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2009年在研千万级项目达到6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并列第一;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继续保持高校第一,SCI论文数量持续位居高校第一,授权专利数和发明专利数继续排名高校第一。两院报告显示,科研规模发展各大学科门类趋于均衡,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发展并行,纵向科研与横向科研比重合理;更令人可喜的是,在科研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科研内涵品质和学术影响也在持续提升。下阶段,我校科研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树立“强忧患,早谋划,重变革”的意识,营造“快乐科研”的宽松气氛,提高和激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以促进我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关注国家科研计划的布局和变迁,面向国家、行业规划进行布局,做好我校“十二五”科研规划工作,积极推进“基地-人才-项目”一体化进程,强化“大科研”导向的资源整合,加强学科综合交叉,催生科研发展新增长点,以促使学校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 杨卫校长充分肯定了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他指出,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已经初现端倪,世界经济的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中国的强国之路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赋予人文社科研究新的使命。杨校长强调,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下阶段我校科研工作仍然要以转变科研发展模式、推进科研内涵建设为重点,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第一,扎实推进“1311人才工程”,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第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编制“十二五”科学研究事业规划;第三,进一步营造基础研究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第四,加强组织管理,着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第五,着力推进海外合作交流计划,以国际合作交流带动科研发展;第六,不断完善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第七,要加强科研道德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 张曦书记高度赞扬了“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并且归纳了我校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我校始终坚持明目扩胸,解放思想;第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适应“大科研”发展趋势;第三,紧紧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做好区域科技服务;第四,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强大而完备的支撑服务体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张书记提醒广大科研管理干部提高忧患意识,思考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统筹,推动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他强调,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我校下一步要抓好“十二五”规划,做好总体布局;抓好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点、难点、亮点,以点推面;抓好人才分类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自由、和谐和宽松学术环境;要通过竺可桢校长120周年诞辰,加强浙江大学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领导,甘于奉献,切实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会议对2009年度科研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机械系等5个学院(系)获得了“科研工作特别贡献奖”,人文学院等16个学院(系)获得了“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田丽等36人获得了“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会议最后,吴朝晖副校长指出,张书记和杨校长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于今后我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的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他希望全校科研人员都要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他强调,在以后的工作中,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要秉持“强忧患、早谋划、重变革、精组织”的科研工作意识,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整体提升、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复合型科研”模式布局构建、文理交融的深度推进,转观念、再明目、重品质、扩影响,持续推进“承担大项目、组建大团队、构建大平台、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大科研”进程,并相信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的科研事业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科学技术研究院 社会科学研究院 2010年1月21日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