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著名道学研究专家陈鼓应教授作客“浙大东方论坛”

发布时间:2010-04-01 浏览次数:2522


    2010年3月31日,“浙大东方论坛”学术讲座第四十六讲“道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在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海内外知名的道学研究专家陈鼓应先生主讲,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系主任董平教授主持。本次论坛,陈先生主要结合老庄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和《逍遥游》,并援引“鲲鹏展翅”、“鲁侯养鸟”、“任公钓鱼”等通俗故事,着重点出了老庄思想精髓在当代生活的精神价值,给听众带来深刻的启迪。

    陈鼓应先生首先从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道”谈起。通俗来讲,“道”是道路,指从一方到另一方,引申之义是规范、法则、方法。“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宇宙的本源之“道”。其中,第一个“道”是所谓的现象界,第二个“道”是指言说,而第三个“道”是所谓的本体界,这个“道”是无形的,我们不能用感官去感知它,也不能用概念去表达它,但它又是实存的,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陈先生认为,现象界和本体界之间的关系实是表象和实在的关系,而万物呈现在我们感官中的表象又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仍需要追寻最本真的“道”或实在。

    陈先生指出,宇宙万物由“道”而生,“道”体恍惚不可随,但它作用于万物却表现出某种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老子文本中体现出的“祸福相依”、“有无相生”、“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物生有两”,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个方面;“两两对反”,没有一个事物不是作为对方的彼而存在,也没有一个事物不是作为对方的此而存在;“曲则全,枉则直”,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陈先生认为,对立思维能冲破自我为中心的独断,扩大人们的心智视野,这恰是中国文化为全世界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而对立双方相互转换的思维则能让人在困境中获取生存以至前进的动力。陈先生结合自己为追求自由民主而被大学三次解聘的经历,同听众分享了老庄哲学对自己的激励和抚慰,“祸福相依”,挫折也是指引人生之路的宝贵财富。

    接下来,浙大师生随同陈先生一起进入庄子之游的恢宏境界。庄子运用浪漫的笔法、奔放的语言和驰骋的想象描绘出鲲鹏展翅、俯视如观的雄伟气势。陈先生强调,鲲鹏形之巨大其实正衬托出心之宽广,“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以此,陈先生还真切希望年轻一辈能突破物质的种种局限,开阔胸怀,以大气派、大气势、大气魄让精神自由纵横,享受生命的动态展现过程。

    陈鼓应先生轻松幽默而又充满智慧的演讲赢得听众的阵阵掌声,报告之后,陈先生还对听众的提问作了悉心解答。最后,董平教授作报告总结,高度评价陈先生的精彩演讲,同时希望陈先生的片段解读能为听众打开一扇智慧门库,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到生命的真谛。

    此次论坛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人文学院共同承办。

     

     

                                                       (文 肖军霞/图 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