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Thomas S.Popkewitz教授到教育学院发表演讲
发布时间:2010-04-26 浏览次数:1386
近日,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Thomas S. Popkewitz教授访问教育学院。
Thomas S. Popkewitz教授任教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并在学术研究上有深厚造诣。他从话语视角对西方教育理性、课程改革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Popkewitz教授在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教师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社会文化历史的比较研究方面已出版专著和编著25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部分专著和论文已被译成11种语言。2008年最新出版的专著Cosmopolitanism and the Age of School Reform已被译成4种语言。Popkewitz教授至今已负责主持了20多项地区性和国际性项目,并担任欧洲多国研究基金会理事。
为促进东西方教育对话,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特邀Thomas S.Popkewitz教授就后现代思潮下的课程研究及其对欧美教育的批判性影响发表演讲。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小洲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文军副教授、副所长肖龙海副教授、青年教师刘徽、屠丽娅,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外语学院的师生等出席了此次演讲会。
演讲会由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常务副所长张文军主持。常务副院长徐小洲教授代表学院对Popkewitz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赠送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纪念品。随后,Popkewitz教授就后现代思潮下的课程研究及其对欧美教育的批判性影响展开演讲,他用隐喻的形式批判了现代教育体制和课程培养塑造人的功能,指出现代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在提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口号的同时,制造了隐藏在话语背后的不平等和排斥。
Popkewitz教授的精彩演讲引起大家的一致好评,演讲结束后Popkewitz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后现代课程理论在美国课程界的地位和发展状况、后现代课程理论与现象学的关系、课程话语及运作机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演讲会拓宽了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生们的课程视野,让与会全体师生受益匪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