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听扬之水先生畅谈宋元金银酒器中的诗意

发布时间:2011-09-30 浏览次数:2154

听扬之水先生畅谈宋元金银酒器中的诗意

——“浙大东方论坛”第八十三讲顺利举办

 

  2011年9月27日晚7点,“浙大东方论坛”第八十三讲“彩袖殷勤捧玉钟:宋元金银酒器中的诗意”开讲,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138座无虚席,师生们翘首等待着今天的主讲嘉宾——扬之水先生。

  当扬之水先生走进来时,难以想象如此清瘦的一位老太太,就是传闻中的“京城三大才女”之一,就是《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评选出来的中国魅力50人——释古之魅。她身着素雅的旗袍上装,穿着一双简便的球鞋,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笑容。

  “我并非是纯粹的文学研究者。”扬之水先生谦虚地说道,并以晏几道的词作《鹧鸪天》开始,带着在场师生,通过独特的视角,一起领略了宋元时期诗词、书画、名物交相辉映的精美绝伦的金银酒器文化。

 

金银酒器,原是宋元之人家常使用之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名作,词中所提到的“玉锺”、“银釭”等器物,随着后人的不断吟咏,已经成为了寄托着无限情思的美好意象,但由于年代久远,原本家常使用之器物变得光怪迷离,难摹其状。然而扬之水先生凭着释古之热情,通过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相互印证,考其原来,摹其形状,释其演变,还原了诗词中那些精美名物的原本面貌。

  她引用了《夷坚志补》卷一记载的丰乐楼一事,告诉我们原来现在只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到的金银酒器,在宋元时代普遍使用,而且种类繁多,式样各异。《碎金·家生篇·酒器》中记载,整套金银酒器包括劝盏、台盏、散盏、注子、偏提、盂等十数种之多。富丽的金银酒器可谓是精致宋文化的又一印证,宋人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确是后人难及。

 

“最是殷勤,捧出金盏银台笑拼了”

  接着,扬之水先生引用了很多诗词、典故、画作,为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许多式样精美、特具典型意义的金银酒器。宋代花卉文化非常兴盛,依花卉形状而制成的金银酒器非常多。如金盏银台,是一种状似水仙的台盏,为文人反复吟咏。赵长卿《惜奴娇·赋水仙花》赋道“最是殷勤,捧出金盏银台笑拼了”。眉梢月,是一种梅花折枝与新月构成的图案,由于其意境幽雅,经常作为酒器上的花纹,慢慢地,就将带有这种图案的酒器称为“眉梢月”。“眉梢月”后来又成为一种琴曲的名称。音乐和酒器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却拥有了相通之处。

  扬之水先生告诉大家,金银酒器尽管只是小小的器物,却折射了当时许多社会文化。如葵花盏、金蕉叶、太乙真人莲叶舟、碧筩劝等,或是来源于书画作品,或是来源于文章典故,细细探究,都可略窥当时人之审美趣味和当时之世态人情。又如“觥船”这种造型奇特的酒器,寄蕴了古代“罚以为乐”的酒文化,“觥筹交错”这个成语仍流传至今,而“罚以为乐”的酒文化亦经久不衰。又有些酒器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如银群仙会祝杯盏、宋白玉单螭把杯、教子升天银夹层盏等酒器上绘制的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吉祥如意的图案。

  为了给在场师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扬之水先生带来了许多她以往从各个博物馆收集而来的精美酒器图片。在听了扬之水先生动人的描述之后,再目睹到工艺精湛的金银酒器,在场师生不禁发出一阵阵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以及小小酒器背后蕴含的故事和文化,深深打动每个人的心。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知道扬之水先生的生平经历,你肯定会惊讶,如此瘦小的一位女先生,竟然开过卡车,卖过西瓜,没有上过大学,通过自学成才,终成为名物研究大家。1996年,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以独特视角深入研究古代文学中的名物,到如今已近二十年。对于外人来说,也许这样学术探究生涯是枯燥的,而她却是乐在其中。讲座中,她不只一次提到,当她在诗词文章中找到可以印证她的考古所见的文字时,那是她最快乐的时候。而我们也能从她眼睛中看到飞扬的神采,感受到她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犹如孩童般的快乐。

  讲座结束之时,扬之水先生再次谦逊地表示:“我只研究‘物’,不研究‘道’,还只停留在形而下。”当有同学问她,为何会选择研究金银酒器时,她回答,是因为对于诗词中的器物都感兴趣。兴趣是学术研究最初的冲动,也是最持久的动力。最后,她殷切地希望,当代青年学子能够去了解古代人留下来的好东西,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相信留在今晚在场师生心中的,不光是精美绝伦的金银酒器和回味深长的历史文化,还有扬之水先生亲切的笑容和对学术孜孜以求的精神。

  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锦炎教授主持。           (文/崔 倩    图/余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