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浙大东方论坛”第90讲 白先勇:传统与现代——从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意义讲起

发布时间:2011-11-22 浏览次数:5144


    昆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这门古老而优秀的艺术却因青年一代表演者和青年观众的双重缺失而濒临失传。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优雅登场,风靡校园,堪称近年来戏曲界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其软糯的水磨声腔和曼妙的舞台场景将一段由爱而生的旷世情缘演绎地美妙绝伦,让习惯于吸收快餐文化的年轻一代不禁驻足回望我们的传统文化。本剧采用既尊重古典,又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的制作原则,重新唤醒了人们对昆曲的记忆,逐渐打磨出了寻根传统文化之魂的新方向。本次讲座,让我们一起聆听白先勇先生钟“古”爱“今”的艺术妙赏和思想情趣!

 主讲人:白先勇 先生
 主持人:楼含松 教授
 时  间:2011年11月23日(周三)19:30-21:30
 地  点: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225室
 承  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主讲人简介:
    白先勇,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1948年迁居香港,后移居台湾。1965年,获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随后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5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创作活动,1958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在台湾与欧阳子、王文兴等人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创作继承中国古典文学传统,融合西方现代文学技巧,表现时代巨变中人的命运,给人以世事沧桑之感。白先生对昆曲一往情深,集两岸三地一流的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而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主持人简介:
    楼含松,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曲、休闲学等领域的研究。
 
(注:本次讲座在演讲期间配有校园网络同步直播,对本活动感兴趣的师生可登陆浙大多媒体中心http://media.zju.edu.cn/activity.php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