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启蒙运动:小群体中的大智慧——记台湾学者陈正国教授专题学术讲座
A. L. Kroeber(克罗伯)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才总是成群出现的?在18世纪的苏格兰高地,一个在当时仅有100万人口的穷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天才大家,如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当·弗格森等等,并且这些人大多亦或是朋友关系,亦或是师生关系。那么,什么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为什么会有苏格兰启蒙运动?苏格兰启蒙运动主要是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陈正国教授题为“商业、帝国、道德——苏格兰启蒙的观点及其限制”的专题学术演讲。
陈正国教授是一位历史学家,在关注这一问题时,他采用的是思想史的叙事方式。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从中世纪的长期对立到苏格兰并入英格兰,都是苏格兰启蒙的重要成因。当时,苏格兰继续保有自己的独立性与相对的封闭性;而英格兰已经成为实力雄厚的殖民帝国,有着强大的海上舰队和庞大的海外贸易,此时,出现了三个使苏格兰启蒙运动成为可能的历史事件,一是苏格兰为了实现自己的海外贸易和殖民计划而在1695年计划实施“达伦计划”(The Darien Scheme);这一相对庞大的商业计划的惨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第二个事件,即1707年的和平法案(Acts of Union);三是1745年斯图亚特王朝寻求复辟的内战。
陈正国教授认为,加入英格兰帝国使得苏格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给苏格兰的知识界带来了争论。对于教会而言,贸易是危险的,贸易会使商人接触异教或无神论;对社群主义而言,商业意味着流动,意味着长期背井离乡;同时贸易带来的香料等商品使人们相互竞争,改变原有的生活秩序,等等。陈教授指出,启蒙思想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则是,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利益的追逐中,过度关心个人利益,那么,以前政治人物所塑造的传统道德能否被保存,公共利益会不会被忽视;社会会不会进步,会不会一直进步;面临强劲的外敌,国家会不会灭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