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真•月光书会第15期·汪维辉:大可一读的《世说新语》
2012年11月26日晚,由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浙江大学中文系教工支部及汉语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五期“启真·月光书会”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室举行。除了中文系的本科生、研究生外,来自其他专业的同学们也参加了本次书会。
本次书会的主题为“‘大可一读’的《世说新语》”,由汉语史研究中心的汪维辉教授主讲。汪老师是我校的求是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词汇史和训诂学,并涉及文献学、域外汉籍、汉语方言和辞书学等学科领域。书会伊始,汪老师介绍说《世说新语》是他最喜爱的古书之一,该书内容丰富,读起来非常有味道,同时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也非常值得一读。
汪老师首先介绍了《世说新语》的作者和书名,指出该书的作者和书名均有争议,迄无定论。他引用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意见:“《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亦未可知也。”汪老师还介绍今传本《世说新语》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排序以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居首,其中的任诞、简傲、排调三门最能够反映当时的魏晋风度。汪老师还征引了多位名人对《世说新语》的评价,如明代王世贞说:“正史之外,……有以一言一事为记者,如刘知几所称琐言,当以刘义庆《世说新语》第一。”鲁迅先生说它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其子说道:“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作枕中秘宝。”汪老师还介绍了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系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发现于京都东寺,后割裂为五,分藏五人,日本著名学者目加田诚有《世说新语》译注。
汪老师从自然之美、语言之美和人物之美三个方面带领同学们细细品读了《世说新语》的精彩内容。比如《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汪老师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魏晋之人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有一种自觉。又如《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汪老师指出该句形象生动且韵味深长。汪老师又征引清人毛际可《今世说序》所说“昔人谓读《晋书》如拙工绘图,涂饰体貌,而殷、刘、王、谢之风韵情致,皆于《世说》中呼之欲出,盖笔墨灵隽,得其神似,所谓颊上三毛者也”来体现《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美,并详细分析了一些精彩的片段,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品评。
在品读《世说》原文的过程中,汪老师还对一些疑难词语如“先集”、“居然”等进行了解释,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关于《世说新语》的注释本和专书词典,以备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深入研究。书会后期汪老师还和同学们就《世说新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通过这次书会,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对于《世说新语》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能够对其语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次书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稿:李雪敏 摄影:郑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