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美术馆举办《龟兹古韵——新疆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
由新疆龟兹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系和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龟兹古韵——新疆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从12月14日至20日在浙江大学西溪美术馆举行。展览共展出新疆龟兹研究院珍藏的由院内外几代画家临摹的46幅龟兹壁画的精品力作,是阿克苏地区浙江文化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14日下午2点,艺术展开幕仪式在浙江大学西溪美术馆隆重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新疆龟兹研究院副院长台来提•乌布力,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郑造桓,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锦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楼可程出席了开幕仪式,浙江大学艺术系系主任黄厚明主持了仪式。罗卫东副校长和台来提副院长发表了讲话,他们表示新疆龟兹石窟艺术是研究汉唐时期西域历史的珍贵史料,其壁画艺术代表了中西亚绘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新疆龟兹研究院在石窟保护和壁画临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丰硕。同时,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和各级科研机构也一直在壁画艺术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新疆龟兹研究院十分高兴看到浙江大学这样一流的高校参与到新疆石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并乐于为相关的科研人员、学者和学生的研究工作提供各方面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主持人宣布展览开幕之后,西溪美术馆的大门徐徐打开,璀璨夺目的新疆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终于在人们眼前展现出她的娇容。龟兹地处中亚腹地,是中国、印度、希腊、波斯以及阿拉伯文化的交汇之地,也是西域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其佛教艺术遗迹集中表现在遍布当地的二十余处石窟群中(包括克孜尔、库木吐喇、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阿艾石窟等),目前遗存洞窟700余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其中被西方艺术史家称为“西域卢浮宫”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些精美的壁画向西继承了印度犍陀罗和古代波斯艺术的绪脉,向东启迪着新疆以东、敦煌及内地佛教艺术的发展,对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和佛教文化的东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与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次艺术展展出的,是新疆龟兹研究院珍藏的,由老中青三代画家以及国内艺术前辈和新生代画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亲赴克孜尔、库木吐喇等石窟中临摹的46幅精品力作,在绘画技巧、风格造型、色彩渲染等方面都非常严谨,为佛教艺术研究保存了丰富的视觉资料。本次展览依据绘画的内容主题,分为“诸佛造像”、“菩萨天人”、“佛教故事”、“装饰元素”四个区域。这些作品通过传神赋彩,再现了新疆佛教壁画艺术的精髓,揭开了西域文化的神秘面纱,使一段曾经辉煌的的文明生动展现在世人面前,启迪观众进一步追溯西域地区佛教的艺术和历史。
本次艺术展历时一周,持续到12月20日(本周四),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