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

发布时间:2013-03-13 浏览次数:94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

2013年3月11日晚,浙江大学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138厅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此举行,中国红楼梦学会原副会长、著名红学专家蔡义江教授做客“浙大东方论坛”(第108讲),为浙大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一个苦难童年的梦——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楼含松教授主持。

蔡老曾在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任教32年。讲座伊始,楼教授将30余年前美好的师生情缘和蔡老令人难忘的精彩讲堂、严谨活跃的治学态度和高风亮节的大师风范,一一带给大家,勾起了大家对讲座的热切期待。

亲莅“浙大东方论坛”的蔡老,向浙大师生展示了其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研究的成果和学术心得。蔡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是古典小说跨入现代小说的里程碑。他从“《红楼梦》与时代环境”、“《红楼梦》是作者苦难童年的梦”、“《红楼梦》与莫言”三个方面深入阐述。单纯作为一部著作,《红楼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坎坷的命运,从被批判封杀到逐渐被接受认可,再到受世人称颂,它耀眼的价值和反封建、摆脱束缚和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内涵,不断得到张扬。在演讲中,蔡老流露出对红学发展现状的忧虑,呼吁红学研究突破僵化的思维方式,摆脱自由化的弊端,把《红楼梦》还给文学。根据史料,蔡老认为曹雪芹出生前家道便已没落,他没有赶上好日子,也未曾经历锦衣玉食、珠环翠绕的童年生活,而家破之后又饱尝世态炎凉,生活现实和美好想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繁华的只是梦,现实的只有生命的悲吟,真实的经历和虚幻的想象之间有种种情感的交集,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创作基调。《红楼梦》的每一笔都是他对命运悲悯的控诉和童年繁华之梦的再现。据此,蔡老认为,文学的世界远大于生活的世界,基于想象的文学世界,比现实世界更自由、更广阔。蔡老还将莫言对比曹雪芹,其异类、超越、魔幻,其心灵的极大自由和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是他们的共通之处。蔡老很推崇他们的小说,认为那是我们突破僵化思维方式的一剂良药。其间,蔡老更从红学研究的专业角度,对后辈学者的红学研究和传承提出了殷切期望。

蔡老虽已年至耄耋,但依然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整个演讲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断赢得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小说是小说家的政治宣言”、“小说家的想象比经历更现实”、“《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的眼就是曹雪芹的眼”等,都使在座师生耳目一新。整个演讲,蔡老深深融入其中,时而满怀悲悯、时而欢快愉悦,大家也被蔡老流露的感情熏陶感染。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颇为踊跃,积极向蔡老请教,蔡老认真回答了每一位提问同学的问题,使同学们对《红楼梦》和曹雪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和了解。最后,楼教授对蔡老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了精彩点评。       

 

                                            (文/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