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凡解读《围城》
4月11日晚 ,浙大东方论坛有幸邀请到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一凡教授,为浙大师生作题为“被围困的城堡——赵一凡解析《围城》”的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德明主持。
讲座伊始,张德明教授介绍了自己作为资深“赵粉”与赵一凡二十余年的交往,勾连起大家对讲座的期待。赵一凡与钱钟书、杨绛结缘,是因23年前政府替钱先生作八十寿诞时写下的两篇《围城》书评。那是1990年深秋,电视剧《围城》于央视首播,大街小巷开始热议那些被时代抛弃到命运边缘的酸腐知识分子。

赵一凡多年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强调学术思想性和社会关怀,提倡跨学科交叉研究。其对《围城》中方鸿渐、赵辛楣、唐晓芙、孙柔嘉四大主角起名的解读,亦联系和借鉴钱钟书《管锥篇》“窥天管地”之精微论述之法,从传统经典中阐发典故,以“管窥”小说《围城》的核心隐喻。此番赵氏解读颇合钱先生心意,以至钱杨主动召见当时年仅37岁的赵一凡。时至今日,赵先生仍自信于此,并自认为当今研究《围城》第一人。
虽然讲座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但古今中外掌故的融会贯通,经典著述和史料的旁征博引,使讲座似乎刚起了个引子;而赵一凡对《围城》、对钱钟书、对一代知识分子的解读,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却给浙大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回答提问环节,赵一凡讲到自己的求学经历,也讲到正待完成的一部作品:《中国与美国》。半个多世纪前,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曾写过一部《美国与中国》,并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研究之一;今天,赵一凡或许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21世纪最伟大的一部书。为此,他正周游全国,以替这部大书积累观察、经验与思考——杭州正是此行中的一站。
(文/李杭春 图/余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