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平台

经济发展当以人为本

发布时间:2013-04-30 浏览次数:4927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姚先国、张海峰作,载《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荣获第6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扩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早先的一些研究发现教育扩展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作用。然而与之相悖的是,微观的实证研究大多发现长期来我国的教育回报率都相对偏低。姚先国教授、张海峰博士的《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一文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研究了教育对中国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但教育差异远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地区经济差异。论文的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发现的低教育收益率和高资本收益率并存的事实是一致的。论文进一步地从劳动力市场激励扭曲、教育质量以及教育门槛效应等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本文的研究结论也表明,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有相当的潜力。

成果的学术贡献和实践意义在于:

丰富了有关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但从人力资本这一理论视角定量地评价教育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文献仍相对不足。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地估计了教育发展差异对地区经济差异的贡献度,并从劳动力市场激励扭曲、教育质量和教育外部性的门槛效应等层面解释了研究结果。

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结论的可靠性。研究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一般面临变量测量、省略变量以及联立性等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早前的有关中国地区差异文献很少考虑参数估计中的内生性偏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结论是不可靠的。论文充分考虑了内生性问题,运用系统广义矩等面板数据方法纠正了内生性偏误,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论的一致性。早先的一些实证文献强调了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但这些研究无法解释中国教育回报率偏低和物质资本回报率很高的事实。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差异尽管可以解释一部分地区经济差异,但解释力有限,比较而言物质资本差异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更大。这一结论与低人力资本回报率和高物质资本回报率并存的事实是一致的。

成果的实践意义。理解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以及落后地区采取何种措施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鸿沟对于政策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投资,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人力资本的提高中获益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改革滞后使得既有的人力资本没有得到充分激励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相对低的教育质量降低了教育部门生产人力资本的效率;三是劳动力队伍的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而遏制了教育的正外部性。因此,从政策意义来说,要进一步利用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功能,使人力资本投资者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对劳动力的教育投资不仅要注重数量扩张,也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本文首发于《经济研究》杂志。在发表后,被《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中国人口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论文作者广泛引用。据中国知网统计,截止2013126日,累计他引158次,累计下载41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