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启真·月光书会”第十九期·林家骊讲魏晋南北朝政治时代风尚与文学

发布时间:2013-05-24 浏览次数:1191

 

5月23日,由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中文系教工支部及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十九期“启真·月光书会”在西溪校区举行。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的林家骊教授走进本次书会,讲座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时代风尚与文学”。林老师多年来致力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文献》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社联重点项目等10余项。

本讲座共分四大部分: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最后又讲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文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林老师谈了建安的社会时代状况,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此时东汉名存实亡,曹操掌握朝政,军阀割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这一时期社会动乱,但文学却呈现出一片绚丽景象。他重点讲解了曹氏父子对这一时期文学的活跃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文学总的特点有四: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他结合三曹与七子的诗歌来具体分析这些特色,并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细致解释。正始是曹魏君主齐王芳的年号(240—249),此时文学代表是竹林七贤,林老师重点介绍了嵇康和阮籍,结合二人的身世来分析二人的诗歌与文章,对于阮籍的《咏怀诗》作了详细的讲解。

其次,介绍西晋文学的背景,司马氏建立的西晋政权,从公元265至公元316年,前三十余年较太平,后期因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走向灭亡。此时文学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呈现“绮靡”的特色,他强调了陆机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再次,东晋文学,东晋自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历十一帝,共一百余年,它是在西晋皇朝因动乱终将覆灭之际,司马睿南渡后主持建立的政权。在侨姓士族与吴姓士族的共同拥护下,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司马氏皇权削弱,实际上是门阀政治统治的时代。东晋玄学比西晋还要繁盛,这一时期文学受玄学的影响很深,流行玄言诗,淡乎寡味。接着,林老师重点介绍了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诗在当时称为“田家语”,不受重视,但现在看来却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由于时间的关系,南北朝的文学略讲。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在座的同学踊跃参与,同学们分别就建安诗歌与谢朓之诗、古代封王问题(如竟陵王)及林老师对刘邦《大风歌》之“风”解为“凤”的解读等问题与林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表示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听林老师讲南北朝文学。林老师也耐心答复,非常谦虚,并鼓励大家提出新的见解。在结语中,林老师说魏晋南北朝其实并非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黑暗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有很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这次书会,我们不仅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大体概况,也加深了对一些作家与作品的理解。林老师的渊博学识与幽默风趣,使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撰稿、摄影  邓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