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浙大东方论坛136讲——Leydesodrff教授:大学-企业-政府之三螺旋模型

发布时间:2013-11-12 浏览次数:1287

115日晚7:00 - 9:00,“浙大东方论坛”第136期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223室举行,主讲人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Loet Leydesdorff教授,讲座主题为“大学-企业-政府之三螺旋关系”。作为三螺旋模型的创始人之一,Leydesdorff教授在创新研究领域享有盛誉,是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领域最高奖——普赖斯奖获得者,其研究跨越多个领域,如系统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科学计量学、创新社会学等。

Leydesdorff教授的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三螺旋模型”(Triple-Helix Model)形成的时空与知识背景、理论基础与现实应用。1994年,在与Peter Van den Besselaa编著的《进化经济学与混沌理论:技术研究的的新方向》(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Chaos Theory: New Directions in Technology Studies)一书中,Leydesdorff教授发表了题为“技术变化的新模型:新技术研究的新理论”一文,提出了一种新模型描述技术变化;而斯坦福大学教授Henry Etzkowitz则发表了其对学术与企业关系相关研究。正是该书的联姻,促成了两位学者的合作,期望寻求创新系统更好的制度安排,于是诞生了描述高校-企业-政府关系的“三螺旋模型”(Triple-Helix Model)。该模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新制度主义、交易成本、公司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等理论。

Leydesdorff教授认为,关系研究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进行定量测度。基于香农的信息理论,Leydesdorff教授提出了测度“三螺旋模型”的方法,学术论文数据、专利数据、企业分类数据等均可作为此类测度的数据源,测度对象也从高校-企业-政府关系延伸到其他相互关联的三方关系。Leydesdorff教授的思想和方法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基于“三螺旋模型”研究的国际会议也已召开了11届。本次讲座中,Leydesdorff教授介绍了他应用不同类型数据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的合作研究成果,还特别介绍了他与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周萍教授合作研究我国国家和地区创新系统的情况。

创新系统的协同性分为局部(或地区)协同和总体协同,一定程度的协同性有利于系统的良性运行,但Leydesdorff教授认为,并非协同性越高越好,一定的冲突(或非协调性)有利于新思想或机制的诞生,从而促进创新系统向更高层次运行机制迈进。

讲座结束后,Leydesdorff教授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反应热烈,争相提问。最后,Leydesdorff教授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合影留念,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此次讲座由社科院主办,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承办,该系周萍教授主持,信息资源管理系傅荣校教授、南京大学叶鹰教授等出席,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和医学院等单位的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