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平台

订正疏误 固本清源

发布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4364

 

中国古典诗歌自先秦而下,以加速度不断发展,至清代达到极度繁荣。清代诗歌(含词)首先在作家、作品的数量上,就超过此前历代诗歌总和的若干倍,从而形成了一份巨大的文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清代诗歌研究投入的力量相对较少。这也就使得清诗研究有可能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新的增长点;而清诗本身,其有待探讨的问题之多,亦是可想而知的。

目前清诗研究,从总体上来看,主要还是对清代诗歌进行宏观探讨,特别是从面上对清代诗歌文献进行基本的考察;并且在这些成果中,客观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疏误。

基于此,本书专门针对清代诗歌本体和现有研究成果中各种实质性问题进行考证研究,以期解决具体问题,完善现有研究成果,为今后清诗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书按照考证对象,大体分为三个大类,即作三辑。

第一辑《文献专书类》,主要考证现有几种最重要的清代诗歌文献学著作和若干专书。有关文献学著作,有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刚好构成一个系列;有关专书,如《汪辟疆说近代诗》、钱钟书《谈艺录》,也都具有代表性。另外一些重要的文献和研究著作,如钱仲联《清诗纪事》和严迪昌《清诗史》,考虑到有所不便,未列入此辑,只在其他地方略有涉及。  第二辑《总集别集类》,集中考证清代诗歌文献本身,以总集为主。总集方面的考证,相对最为系统。首先补正清人《四库全书总目》的有关提要,并以此作为前奏。其次考证美国GRINNELL学院历史系教授谢正光先生和香港中文大学佘汝丰先生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并对该书附录的《清初诗选待访书目》进行考辨,同时以该书正文内部涉及的资料为线索进行补遗。继此之后,进一步考证《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附录,及其他清诗总集佚著,范围更广,种类更多。特别是对现存的清诗总集,主要从版本、编者和内部的作者、作品这样四个方面进行考证,建立了一个总集考证的基本框架。其他如总集误作别集考辨、总集作者统计中的若干问题、总集所见作家集外诗文辑考之类,则就近分附其间。此外,由总集生发兼考八旗诗歌、结社集会,进一步扩展清诗研究的内部领域。

第三辑《作家作品类》,考证前两辑各专题之外的作家和作品。主要是以作家为纲,按照时代先后排序,从明遗民吴本泰、林古度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儒。同一作家则大致从生平到创作再及其他,酌情排序。从篇幅来看,本辑在全书中比重最大,有关内容也最丰富。

全书三辑,每辑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同时又互为联系,照应补充。全书广泛涉及清代诗歌有关作家生平、文献典籍、作品阐释、文字校勘、创作现象等,从考证工作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明显错误的问题予以纠正。这是本书最主要的方面,其中绝大多数题目都是直接针对各种错误而发。例如第三辑第57篇所涉清初女诗人钱凤纶,后人在提及其亲属关系时,每每以兄作父,又连带其弟钱肇修以母作妻;第66篇所涉八旗作家李锴、戴亨、陈景元,生前即并称“辽东三老”,后人或将李锴误作长海,又误以为“皆布衣不仕”(实际戴亨曾举进士,官为知县)等等;第126篇所涉丁立中《西溪棹歌》一百首,开头第一首以一首七言绝句作为典故,自注称其作者为晋人郭璞,不知郭璞当时诗歌格律还不曾成熟,该绝句实出后世伪造……凡此种种,都通过具体考证而取得正确的结论。特别是第一辑以及第二辑,有关内容大都属于这种性质。

二是对存在分歧的问题作出判断。例如第三辑第83篇所涉“乾隆三大家”内袁枚与蒋士铨的交往,某些情况在袁枚本人的记载中就有不同的说法,而通过考证,最后对有关说法做出明确的判断;第107篇所涉清代一种原书可能已经失传的《本事词》,其编撰者或作“陈蛮”,或作“陈銮”,或作“陈君銮”,或作“陈蛮,字君銮”,而从清诗总集所收陈銮诗歌入手,结合方志以及同时代人的诗歌,可以确定其作者为“陈銮”,并且也能知道该《本事词》的卷数。此外,涉及诗歌的版本,不少作品在文字上颇多出入,而除书本线索之外,借助现存的清人书法、绘画乃至碑刻等实体物件进行校勘,往往能够收到特殊的效果,本书有不少地方就作了这样的探索。

三是对尚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考证。这些问题一般不存在鲜明的针对性,但又应当尽可能予以解决,具体则以作家的生卒年和著作问题居多。例如第三辑第105篇所涉多种书目文献,每书同时著录两个清代诗人陈琮,并且都不知其生卒年,通过考证,可知二者实际是同一个人,并且至少考定其生年,由此便能够准确解决作家排序的问题。第一辑第3篇《〈清人别集总目〉零札》、第4篇《〈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所考一百余位清代诗人,多半也是补充他们的生卒年。而第二辑第6篇第四条所涉浙江图书馆善本室藏海内外唯一的一种钞本顾有孝辑《纪事诗钞》,经比对上海图书馆等处所藏顾有孝编纂的其他诗歌总集,可以知道其最末两卷实际钞配自《骊珠集》。特别是许多原书已经遗佚的清人诗集,借助偶尔流传的序跋文字或其他线索,可以推测出原书的基本面貌,或者为之钩沉。这种情况在第二辑有关篇章反映最为集中。

四是对若干散佚的作品进行搜集。这主要是针对现今已经整理出版的各种清人诗文集以及相关的《全明词》(兼收清初遗民作家)、《全清词》等总集。例如第二辑第13篇《清诗总集所见名家集外诗文辑考》,第三辑第1篇《吴本泰佚词〈菩萨蛮〉五首》、第99篇《罗聘集外诗文九题》、第120篇《陈衍佚文〈一柳草堂诗稿序〉及其他》等等,可以为《全明词》、《全清词》和《王士祯全集》、《朱书集》、《扬州八怪诗文集》、蒋士铨《忠雅堂集校笺》、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陈衍《陈石遗集》、李详《李审言文集》等多种著作提供增补。

五是对某些具有规律性的创作现象进行总结。有些涉及考证方法本身的问题,附带也予以归纳总结,例如第三辑第33篇《朱彝尊〈曝书亭集〉关于“越”若干时候的用法》、第129篇《“周甲”两解》、第130篇《“第某秩”“某秩”与“开某秩”“某秩开几”》等。

以上所涉各种具体问题,或难或易,或简单或复杂,总数至少以千处计。其中除个别可能与前人或时贤无意之中撞车(部分后来发现者已在文内交代)以外,均为首次发现、指出和解决。

本研究的学术贡献,基本上表现在:

大量订正现有清代诗歌研究成果中的各种疏误。涉及清代诗歌研究的诸多论著,客观上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疏忽和错误。本书在考证过程中,或反面批评,或正面引述,基本上涵盖了现有清代诗歌的各种研究论著,对其疏误之处做了广泛的订正,既有助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更趋完善,又能够减少此后清代诗歌研究过程中的以讹传讹。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例如第一辑第2篇《读〈清人诗集叙录〉札记》、第二辑第6篇《清诗总集版本丛考》、第三辑第61篇《鲁之裕卒年及其他》等,此前单独发表之后,就已经被有关论著和原出版单位所吸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以“考证”的形式为此前的清代诗歌研究做了一番检阅工作,在清代诗歌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某种总结性的意义。

理清清代诗歌本身的各种现象。清代诗歌研究薄弱,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本书根据学科自身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需要,在不少方面做出了努力。例如第二辑关于清诗总集的研究,建构起了一个文献研究的基本框架,使之趋于系统和深化;第三辑第50篇《“长安十子”》、第66篇《“辽东三老”及其他》、第84篇《蒋士铨题寄袁枚赵翼的若干集外诗文》等,考证清代诗人中的若干并称群体,澄清事实,更正讹误,不但对清代诗人并称群体的研究具有意义,而且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典志·文学艺术志·诗词篇》的撰写提供了直接、翔实的参考。此外,本书附录之一《主要征引书目》,列清人以下著作近九百种,也可以为将来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一份基本的书单。

《清诗考证》是作者计划长期研究的主要课题,目前本书只是一个“初编”。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浮躁之气相当严重。本书从1999年开始集中写作,前后积累十年有余,又都以传统的考证方法扎扎实实地从事向来较受冷遇的清代诗歌研究,这与当下习风正好相反。在目前清代诗歌研究领域中,除了个别工具书性质的书目文献类著作以外,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比较有分量的成果,将对清诗研究起到一个较大的推动作用。


 

(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八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已经部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