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月光书会第25期·楼含松:感受李渔 偶寄闲情

发布时间:2014-03-31 浏览次数:1582

 

2014326日晚,第二十五期“启真·月光”书会在西溪校区成功举办。书会由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中文系教工支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共同承办。本次书会邀请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楼含松教授主讲,楼老师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兼及休闲文化研究。此次月光书会的主题为“雅俗之间:李渔《闲情偶寄》随谈”,由介于雅俗之间的李渔及其作品漫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书会甫一开始,楼老师列举了林语堂、周作人与鲁迅等几位现代著名学者对李渔截然相反的评论,指出李渔是明清之际“怀长技、薄功名、重治生”这类文人中的代表,他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他体现在作为一位实践型理论家,李渔有其清高、创新的一面;而作为一个商业型文人,亦有其与世沉浮、趋时媚俗的一面。游走在精神与物质、出世与入世之间,使其作品亦呈现了独特的美学风貌。继而,楼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了《闲情偶寄》中的修容、房舍、器玩、蔬食、行乐等具体篇章中的一些内容,深入感受李渔的美学理念:崇尚自然、注重创新、追求快乐,重视日常生活的审美性。在文本阅读之后更进一步提出李渔的矛盾性不仅源于其自身的生活遭际,更受到近世思想潮流转变的影响。最后,楼老师介绍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后现代美学理论,指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包含了社会对大众审美需求的广泛利用与艺术的日趋生活化这两方面的内容,指出《闲情偶寄》中所展示的生活美学,是当下生活文化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与校外的文学爱好者亦就自己对于李渔与《闲情偶寄》的理解,各抒己见,与楼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第二十五期月光书会在融洽与闲适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书会深入浅出,在文本阅读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下的审美趋向,使得大家对于李渔与《闲情偶寄》有了更为生动和具体的理解。

 

(撰稿、摄影: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