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东方论坛第147讲——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4月11日晚,浙江大学东方论坛第147讲成功举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教授做了题为“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的精彩报告。浙江大学历史系梁敬明教授主持讲座,众多师生一起参与了本次活动。
顾颉刚先生一生以“大胆质疑古史,小心考辨史料”为治学宗旨,可见问题意识和考据工夫在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辛教授所做的报告正体现了这一治学理念。在报告的开始,辛教授首先回顾了田余庆先生曾作出的一个重大历史论断,即汉武帝晚年的国策由穷兵黩武转向“守文”,但他指出,田氏的论据全出自《资治通鉴》,而《通鉴》的相关记载却不见于《史记》、《汉书》,进而质疑了《资治通鉴》记载的可靠性。紧接着,辛教授切入正题,分六部分阐述了自己对于“汉武帝晚年真实的政治取向”以及“司马光如何重构这一史实”这两大问题的看法。在第一部分,辛教授重新解释了轮台诏的性质,指出轮台诏所针对的内容只是有关西域轮台地区军事部署的局部性问题,它是武帝因李广利西征受挫所做的策略性调整,并不涉及整个朝廷根本性大政方针的改变。在第二部分,辛教授根据南宋学者吕祖谦、王益之等人的权威著述论断:《通鉴》有关汉武帝与戾太子之间治国路线分歧的记载出自《汉武故事》。那么,《汉武故事》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它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史料价值?在第三部分,辛教授利用现今散存《汉武故事》的片段,考证出《汉武故事》纯粹是一部志怪小说,本不应作为纪事史料使用。在第四部分,辛教授引用了大量北宋时人及南宋朱熹对《通鉴》及司马光治史风格的评价,指出司马光经常通过有选择地裁取史事来阐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其将《汉武故事》的内容写入《通鉴》、重构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目的在于借古讽今。在第五、第六部分,辛教授将南朝刘宋时期的另一场“巫蛊之祸”和汉武年晚年的“巫蛊之祸“串联起来,进一步推论出《汉武故事》的作者王俭因个人身世原因重塑了戾太子的形象,并指出汉武帝和戾太子故事的原型很可能来自汉宣帝和汉元帝。
在提问互动环节,辛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司马光文章中的经学思想问题,昭、宣时期的政策延续性问题,《通鉴》是否有影射史学倾向问题,传统史料的可靠性问题以及宣帝即位问题一一做出了细致而精彩的回答。
整场讲座内容充实,在座师生亦受益匪浅。最后,讲座在热烈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宋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