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道献良策 服务普洱促发展
作为“促进教师创新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项目(即“优创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2014普洱国际教育论坛于5月26日至28日在云南普洱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创新应用信息通讯技术实现教育改革激发教学活力”为主题,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浙江大学及普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与普洱市教育局合作组办。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信息化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开展了三大专题报告与讨论,介绍了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享了国内信息化教学的鲜活经验,探讨了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的挑战以及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
在“国际视野与本土关照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政策”专题中,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术处副处长陈丽萍女士在《通过信息通讯技术转变学习者》分享了该国经验。赵建华教授从概念分析角度探究了技术转变教学。韩国东国大学Peck Cho教授以辩证的角度探析了信息通讯技术教育的利弊。韩国浦项科技大学Hyo Jeong So教授做了题为《韩国智慧学习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报告,阐述韩国当前教育变革、韩国智慧学习新举措以及韩国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Carol Kwai Kuen Chan 教授在题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知识建构与教师创新》报告中,指出学校教育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建构者,让教师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
在“基于ICT的教育变革:惠普教学实验室案例展示”专题中,北京教育学院王长沛教授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学实验教学》中介绍了基于e-数学实验室的信息化教学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培训课程介绍及课例展示:e-数学数学实验与中学教学》报告中提出了有关教师培训的见解。来自北京九中的数学教师官琪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以一线老师的亲身经历出发,提出信息化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在“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建设”专题中,华南师大徐福荫教授发表《新技术新媒体催生教师教育改革》报告,探讨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的挑战和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香港大学教育学院Jan Cornelis Wouterus van Aalst教授发表了题为《有效学习环境设计:有关学习科学成果的应用》的报告;西北师范大学技术与传播学院郭绍青院长发表题为《教师在线学习社区与学习活动类型研究》报告,提出有关“如何有效帮助教师去发展”之问。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经验与案例》报告中,广东省电教馆林君芬博士从环境、课程、教师发展三个视角讨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李艳教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师开放教育资源使用状况及态度研究》的报告,基于实证调研阐明开放教育资源使用现状与挑战。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尤其为欠发达地区将数字鸿沟转换为数字机遇、形成教育后发优势创造了新的条件。本次普洱国际教育论坛的举办,为国内外各界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滇西边境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推进计划》,进一步推动滇西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惠普公司和浙江大学以及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副秘书长秦昌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辛格,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培训处处长陈武、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处长游森,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应邀出席本次论坛,会议组办方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顾建民、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童书玮,会议资助方惠普计算器北亚市场经理陈慧颖等参加会议。
“促进教师创新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项目简介
“促进教师创新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浙江大学与惠普公司共同发起,我校教育学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项目,计划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杭州、成都和普洱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和环境。项目启动一年多来,已完成了教师培训手册、培训资源开发、网络信息与资源平台建立、骨干教师培训、优秀作品竞赛等任务,阶段性工作进展和成果得到了相关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参训教师的好评。本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结束,届时三个地区500所学校的5000名教师将从项目研究与培训中受益。
(文/孟莹、阚阅)
201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