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汉风和韵——零距离赏析江户时期的汉字书法

发布时间:2015-04-01 浏览次数:1706

 

2015年3月27日晚7点。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主办,浙江大学图书馆承办的“艺术史系列讲座”的第七讲,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顺利开讲。此次,日本奈良教育大学教育学部的谷川雅夫教授进行了题为《日本江户时代的汉字书法》的主题讲座。

谷川教授潜心于于日本汉字书法的研究与作品收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讲座之前,在博物馆员工的帮助下,谷川先生将自己带来的,刚刚在日本展览完的数十件江户时期日本书家创作的汉字书法作品布置在报告厅里,供观众们观摩学习。在国内,很少有机会能一次观看到如此大量的来自日本的古书法作品,从现场观众们认真的眼神与不住的称道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日本汉字书法的欣赏与好奇。

讲座由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博物馆的缪哲教授主持。讲座一开始,缪哲教授首先向观众们介绍了谷川先生个人的学术背景以及博物馆场馆和学术建设的现状,特别强调了艺术考古博物馆在未来的艺术服务与教学功能。

面对作品,谷川先生的讲座显得异常生动,谷川先生将江户时代的汉字书法自公元1580年开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从藤木敦直开始,分别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书家以及重要作品进行了论述。其中,荻生徂来和梁宽成为讲座中备受观众关注的重要人物。谷川先生针对现场展出的两人之作品,从形式、笔法、师承以及裱法上,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依据文献和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了日本汉字书法发展的主要脉络、高潮阶段及其成因。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这似乎更加提升了人们对讲座内容和作品观摩的兴趣,观众无不沉浸在书法作品所带来的浓烈艺术氛围之中。在讲座的最后,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学习氛围达到高潮。

讲座结束后,谷川先生在博物馆同僚的协助下,带领观众对现场展出的作品一一欣赏,并不时讲解。众多观众与谷川先生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互动不断,并不时有人上前同作品和谷川先生合影留念。

缪哲教授总结道:“图像与艺术作品对于艺术史研究有着既重要又特殊的意义,而日本文化同中国文化的必然联系,使得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在关注本国作品的同时亦需要对同一文化环境下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而这也是博物馆组织此次讲座和展览的目的所在。”

谷川先生在演讲的最后,面对热烈的现场,激动地称:“在日本,即便是像我一样的成年人,关注书法的也是少数,日本的年轻人更不会过多关注这些。当我走过了台湾和大陆的各个城市之后,发现这里的年轻人对书法艺术的热忱与关注远远超过了日本,今天讲座的现场我也看到了这么多年轻的面孔,这让我坚信,书法的根底还是在中国。”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谷川雅夫教授同缪哲教授一道对前来旁听的各界朋友鞠躬致谢。

(文/李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