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顺利对接
发布时间:2015-06-17 浏览次数:1435
根据学校“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安排,跨文化交流与民心外交相关平台由核心协同单位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主导。6月6日理事会成立大会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邀请北大外院宁琦院长在品润茶楼就该平台的对接事项进行商讨。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王永,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何莲珍,书记褚超孚,副院长马博森、方凡、李媛和吴宗杰、刘慧梅教授参与,公共管理学院余潇枫教授和人文学院刘国柱教授也一同出席。
宁琦建议平台名称为“区域文化与公共外交”。她表示北大外院具有语言优势,但一定要结合当代需求,重新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做些挖掘和阐释,既要结合传统,也要体现沿线国家当前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同时,北大外院的区域研究也有特点,比如东亚、南亚和西亚研究,但这些区域国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以往对共性研究比较多,对差异重视不够。她肯定了课题对促进学科发展、促进与浙大的合作的重要意义,北大也可以组织十多位专家来参与这个课题。
何莲珍表示虽然外语学院介入比较晚,但是学院学术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初步讨论了学院可能组成的团队。学院在多元文化对话、遗产话语实践等领域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非常符合开展推进“一带一路”民心外交的要求。
各位与会教授都发表了建设性意见。王永指出近几年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如何结合“一带一路”课题进行文化转向方面的研究;吴宗杰介绍了如何通过“遗产外交”和遗产话语实践促进民心相通;余潇枫则从非传统安全视角说明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而刘国柱也以自己对美国的个案研究为例,说明了公共外交的定义和意义。
经过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平台下设创新团队,双方的研究力量以创新团队形式进入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