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国学讲座第五讲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5-12-24 浏览次数:950
2015年12月22日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3报告厅迎来了马一浮中心本学期最后一讲,即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家骊教授开展的主题为“诗经的文化解读”系列的国学讲座。此次讲座依然由本中心与浙江大学青年素质发展中心合作,由马一浮中心副主任徐立望副教授主持,前后持续了两个小时,共计100余名浙大师生及校外学人前来聆听学习。
首先,林家骊教授继上次讲座接着讲了“《诗经》内容的重新分类”的最后一类,即:情诗婚姻诗。情诗婚姻诗按类型可分为十类,比如:各式各样的单方相思;各式各样的两情相好;暂别的想念;失恋后的心情;女子对于封建社会恋爱不自由的控诉;婚后夫妻反目,女子遭受遗弃等等。每一种类型林教授都举了很多具体的诗为例,为大家一一朗读并释义,讲得生动富有激情,在座听众都听得聚精会神。
然后,林教授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诗经》的艺术成就:其一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与《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刚好相对,是很朴实的创作;其二是《诗经》是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三是《诗经》的语言很朴实,体裁主要是四言体与杂言体等等。
最后,林教授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面对浙大师生各种有关“诗经”的提问,林教授都耐心地给予了解答。比如一位同学问:“郑声淫”和“思无邪”是否存在一种矛盾?林教授答道:孔子对《诗经》总体持赞扬态度,但由于其中的郑卫之诗写爱情稍多,孔子就这点持有批评态度,具体还要从《诗经》的兴观群怨来分析……经过几个精彩问答后,本场讲座圆满落幕。
本次讲座是林家骊教授“诗经的文化解读”系列的第三讲,之后还有最后的第四讲,将延至2016年3月份,林教授将给大家带来《诗经》的兴观群怨并着重讲解孔子对《诗经》的看法,届时同样期待着大家的到场聆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