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平台

宋代科举研究的基石 ——《宋代登科总录》(14册)介绍

发布时间:2016-03-08 浏览次数:1582


《宋代登科总录》(14册),龚延明、祖慧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荣获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12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与祖慧教授合撰的《宋代登科总录》(14册、1000万字)一经问世,就广受好评。《宋代登科总录》是龚延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课题《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成果之一。《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共分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五卷,收录约十二万隋唐至清末登科人物,预计2018年完成,总字数将达4000万。

两宋立国三百多年,共举行了118榜科举考试,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和《宝祐四年登科录》,所载进士分别为330人、601人,这还是得益于朱熹、文天祥的名人效应。除去这二榜,仍缺116榜登科录,他们或已湮没,或散落在茫茫史籍之中。课题组成员甘坐冷板凳,从宋代基本史籍、文集笔记、人物传记、方志、碑刻等大量文献资料中,去寻觅登科人物的踪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共搜集到41040位登科人资料。可以说,《宋代登科总录》重构了宋代四万多登科者的档案,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宋代登科人物的最大数据库。

《宋代登科总录》的编撰体例,是将现存文献中能辑录到的登科人物按朝代、榜次顺序归类编排,并为每一位登科人物撰写小传,小传内容包括登科人的字号、籍贯、登科年、初授官、所历官及终任官(或最高官),谥号。小传之下附有书证,书证由作者、书名、卷次以及与小传有关的原著引文组成,一般只保留三条左右,如:

【李垂】字舜工,博州聊城县人。咸平三年登进士第,初授闻喜县尉。天禧四年,任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同修起居注,仕至知均州。

宋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李公(垂)墓志铭》:“公讳垂,字舜工。博州聊城人。咸平中举进士,初命解州闻喜尉,换州司法,再调湖州录事参军。召试为崇文院校勘,出知亳、颍、晋、绛、均五州事。年六十九,以明道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疾终于武当。”

《宋史》卷二九九《李垂传》:“李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进士第。自湖州录事参军召为崇文校勘,累迁著作郎、馆阁校理,出知均州。卒年六十九。”

《北京图书馆藏拓片口墓志》6489、公孙简《赵郡李君(筠)墓志铭·天禧四年十二月》:“君讳筠,字质素,博州聊城……生三男:季曰垂,举登科第。习知官守,今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同修起居注。咸平三年,垂擢进士第。”

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五《选举志·宋制科》:“李垂,聊城人,起居注。”

《宋代登科总录》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摸清了宋代科举家底。我们常说宋代是“科举社会”,科举对当时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我们连宋代究竟有多少进士,他们的人生经历如何,这些家底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对宋代科举制及其影响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呢?《宋代登科总录》为宋代科举研究提供了四万多登科人物的大数据,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

二、《宋代登科总录》所运用的书证资料,均出自第一手文献,具有翔实可靠的权威性。无论是传统庋藏的古籍还是新出土的文献,凡涉及宋代登科人资料的,我们都予以搜集、整理、考辨,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登科人撰写小传。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没有坚韧不拔、甘坐冷板凳的毅力,是难以做到的。

三、将承担课题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保证了《宋代登科总录》的学术质量。宋代是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相关规定前后变化很大,某些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厘清。如,宋代文献中的“进士”并不专指“及第进士”,它还可以指那些尚未参加科举考试的“习进士业”者,如何鉴别宋代及第进士就成了难题。又如,宋代宗室子弟,从最初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到南宋以后登科人数日益增多,其政策如何变化,有何特殊性?宋代的特奏名是怎么回事?上舍释褐算不算进士?童子科是不是正式科目?其它如贡士举、恩科、词科、州郡县名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课题组成员对遇到的难点、疑点逐个解决,陆续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献》等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近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宋代登科总录》的编撰中。

四,提供了两宋三百年间文化精英的传记资料库,有助于开阔宋代文史哲研究的新视野,推进宋代专门史研究的深入。《宋代登科总录》所收录的都是科举出身的文化精英,他们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深入了解宋代政治史、思想史、军事史、教育史、文学史、社会史,必须了解这些精英人物。


《宋代登科总录》是课题组成员历经十余载坚持不懈的结果,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做学问不能急功近利,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


(文/祖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