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圣地的朝拜之旅——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一行考察常州、拓展合作
2016年5月4日,在青年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带领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路教授、浙江大学档案馆副馆长胡志富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常州工研院院长童水光教授等人亲赴常州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交流、探索与合作之行。
常州与浙大素有渊源,联系密切,在产学研方面均有合作。常州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语言学大家都根植于此,并向全中国乃至世界辐射出他们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比如“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语言天才赵元任先生以及早期从事语言研究的瞿秋白先生,这三位先生都生在常州,更奇妙的是他们同出一巷——青果巷孕育了这些大家的初期成长。因此,带着对语言学大家的钦慕和寻求与常州进一步合作发展的契机,这次短短的大半天行程被从未到访过常州的罗卫东、王云路等诸位浙大学者称之为“语言学家圣地的朝拜之旅”。
常州方面,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成斌,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常州科技局局长刘斌,常州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常州市图书馆馆长侯涤,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正副院长孔文、葛金华,还有常州市统战部副部长章卫忠、统合处李梅香接待了以罗卫东副校长为首的浙大访问团。在当天上午的会议交流中,双方针对人文历史、人文科技、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展开会谈。
成斌部长在发言中表示曾在浙大学习过半年,对浙大有很深的感情。这些年与浙大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颇有成效,浙大不仅是浙江的浙大,中国的浙大,更是世界的浙大。现今因为周有光先生这样一位111岁的文化名人与浙大再次缔结了合作纽带,希望利用常州青果巷周有光故居建成的周有光图书馆,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等载体,与浙大围绕周有光研究进一步加强合作。从对人的研究深入到对学术史、学术类型的研究,以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王部长还介绍了常州的“三杰五贤”:“中共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民盟五贤”李公朴、史良、华罗庚、刘海粟、周有光。
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向大家介绍了常州大学从一个单纯的工科学院发展到行业特色和地方背景兼具的综合性高校的发展历程。自更名常州大学以来,学校借双重转型的契机,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的发展,并在市委统战部的全力推动下,成立了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接下来能和浙江大学在周有光语言文化研究方面深化拓展,寻求合作。
常州科技局局长刘斌指出希望能通过挖掘常州的人文资源来提升城市形象,并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名片,进一步推动与浙江大学的产学研合作。
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认为周有光先生在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推广方面对思想文化的交流是极大地推动。他说“短短一条青果巷,历史有多远,未来就可以有多远”。周有光图书馆五月份进入招标程序,将于明年周老生日时正式开馆。周副局长希望届时周有光图书馆能成为浙江大学学生的实践与教学基地。
针对常州方面的各项合作意愿和具体部署,罗卫东副校长表达了深切的感谢,他说这是第一次到常州也是梦寐以求的一次。前期浙江大学和常州市的关系比较密切,在科技合作、转化合作方面都走在前面。常州市对浙江大学的支持也很给力很到位,前统战部部长张跃也几次到浙大去。在前期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此次来访也想实地考察看看哪几个方向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罗校长还提到每次去周老家都很受感染,这位111岁老人思路的清晰,观念、思想的解放,世界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和非常平和的人生哲学,对他影响很大,每次去都是受教育。希望周老的生命经历和留给我们的作品可以教育大学生,更好地完成教育功能。常州和浙大现在有这么多平台,应当互通有无,加强联系,浙大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也可在浙大常州工研院设立工作站以促进合作交流。
浙大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路教授则感觉常州非常神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她觉得现阶段要做的是:第一是怎么把常州这些学者大家的东西研究透彻、发扬光大,第二是要研究常州这个地方为什么会走出这么多著名学者。王云路教授简单介绍了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的情况,中心工作重点是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旨在建成周有光语言研究的资料中心,汇集周有光本人的成果、别人研究周有光的成果和与周有光研究相关的其他成果。王云路教授认为做学问得寻根溯源,这个源头就在常州,希望依托常州这块风水宝地,实实在在做些研究。
会谈最后,王成斌部长发表了精彩的结语,他认为应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世界眼光来看今天的汉语,推动汉语国际化和现代化。这次考察无疑为常州与浙大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达成了一些实质性的共识,相信双方在未来的交流互动中会逐步予以落实。
下午,罗卫东副校长和王云路教授等人实地考察了他们心中的语言文字学家的圣地------青果巷。这条600多米的古巷尚处于修复之中,但是斑驳的砖墙、厚重的石坊、婆娑摇曳的桂树不时透出浓重的人文气息。要知道,周有光曾经数次向朋友们介绍:“我出生在常州青果巷,这个巷子有意思,瞿秋白、赵元任和我都是搞语言文字学的。”
走进周有光故居,侯涤馆长介绍着即将建成的以周有光命名的图书馆架构。客人们在故居门前、在庭院周老夫妇的雕像前留影,在周老家的码头上看古运河水感慨逝者如斯。在周家的厅堂里,大家商议:等这里正式开馆,浙大要派两位驻馆研究员在这里安静地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周老。
青果巷参观完毕后,大家马不停蹄地来到浙江大学常州工研院,这是浙江大学和常州产学研合作的产儿,在这里现代科技与产业高度结合,优秀的工程博士比比皆是,成功的科技项目不胜枚举。常务副院长吕红兵介绍了浙大常州工研院发展情况,罗卫东副校长殷切鼓励浙大常州工研院争取成为浙大在全国各地诸多工研院中的标兵和典范。王云路教授不忘语言文字学的本行,她提议,在常州建浙江大学常州语言文化中心,并建议在常州建现代汉语言博物馆。
一天的行程充实又匆匆,下午四点,罗卫东副校长一行踏上了回校之路,感谢常州周有光的有缘人给我们热情接待和合作机会,相信今天是我们很有意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