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马一浮国学讲座”第六讲——古正美:大乘佛教帝王建国信仰及佛教造像

发布时间:2016-05-11 浏览次数:219

 

2016年5月5日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3报告厅里座无虚席,“马一浮国学讲座”第六讲在这里拉开帷幕。香港科技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古正美教授应邀前来,主讲题为“大乘佛教帝王建国信仰及佛教造像”的学术讲座。本讲座由浙江大学国际马一浮人文研究中心及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心执行主任吴光教授主持。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一百余名浙大师生及校外学人前来聆听学习。

古正美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研究方向:即大乘佛教政治史和大乘佛教帝王建国信仰在亚洲的施行及发展。她引出了命名“大乘佛教帝王建国信仰”(Buddhist conception of royalty)的法国学者戈岱司。古教授指出:戈岱司虽提到,东南亚国家所用的印度宗教信仰建国的情形都被记载于印度经典或梵文文献,却没有进一步的谈论或说明这些经典及文献。因此我们完全不知东南亚国家的帝王如何使用印度教或佛教信仰建国的情形。

接下来,古教授阐述了自己所作的研究:“佛教帝王建国信仰”的奠立者是贵霜王朝的建国者,即《史记》及《后汉书》所载的丘就却。同时,丘就却还十分重视其转轮王的形象及用铸造钱币的方法(造像)流通其转轮王的形象。在丘就却之后,胡为色迦王步丘就却的后尘,用文字、经典表达佛教建国信仰的内容,也用造像的方法表其佛教建国信仰的内容及转轮王形象。

最后,古教授得出结论:后来的亚洲帝王在施行佛教帝王建国信仰之际,便都有“依经”提倡此信仰及“依经”制作转轮王像的发展特色。佛教造像,包括石窟造像的发展,因此与佛教建国信仰在亚洲的发展息息相关。从中国佛教造像或石窟造像的建造,我们便知道,中国历代有哪些帝王曾用佛教建国信仰建立国家。

演讲中,古教授还给大家展示了很多丘就却时期和胡为色迦时期的钱币及各地的转轮王造像的图片。结束后,古教授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很多听众认真听讲后,经思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对此古教授都给予了耐心解答。最后,在现场热烈而浓厚的学术气氛及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