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与西安市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11月4日,“浙江大学—西安市文物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西安市文物局郑育林局长出席仪式,并代表双方单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是对浙江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于2014年4月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深化落实。这是我校加强与陕西文物系统合作交流的又一重大成果,在推动双方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全面合作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的综合影响力,推进我校“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和“双一流”建设。
会议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博系系主任张颖岚教授主持。西安市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刘文平、文物处处长唐龙、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院长冯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副处长程荣霞,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曹锦炎院长、方志伟副院长、项隆元副院长、缪哲教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楼可程副馆长及有关机构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签约仪式上,罗卫东副校长首先对西安市文物局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给予我校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目前筹建中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有望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学博物馆,它不仅可提升浙大的教学研究之水平,也是对党中央“大学须以传承文明为使命”的精神的积极响应。与西安市文物局建立合作机制,不仅将促进双方共同开展周秦汉唐经典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有利于推进我校文化遗产学科的建设,同时也将为我校艺博馆推出高水平的展览提供重要支撑。
郑育林局长表示,西安是著名古都,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周秦汉唐等文化遗产的研究、教育推广与保护,是西安市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此次与浙江大学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技术装备优势,提升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西安市文物局将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作为我校与西安市文物局建立合作关系的首个落地成果,在签约仪式上,艺博馆楼可程副馆长与西安博物院余红健院长共同签署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向西安博物院商借文物意向书”,这些拟借展的西安地区精品文物,将在艺博馆的开馆大展中得到呈现。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会议最后,罗卫东副校长向西安市文物局代表团赠送《阿里壁画——托林寺白殿》《超越再现——8世纪至14世纪中国书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等我校自主出版物。其中《阿里壁画——托林寺白殿》是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西藏阿里地区壁画彩塑数字化保护工程”的首期成果,是中国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西藏壁画保护研究与展示传承的成功示范。《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连续编辑的以艺术史与考古研究为主要内容的高水平出版物,旨在促进艺术史学科范式的更新,迄今已出版两期。
撰稿/丁 哲
摄影/朱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