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2017年11月22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民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徐小洲主持。
在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如何构建既是世界一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和各高校亟需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基于此,各高校科研管理代表共聚一堂,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在聆听了各高校代表发言后,谭方正副司长作总结发言。
他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变化和要求,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工作的部门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好好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和各高校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就下一步工作的推进,谭方正提出四点意见。首先,要做到“三强”:政治强,要深入领会中央文件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科强,建设好一流学科,切实推动我国从科研大国向科研强国转变;资源强,要注重引进领军人才,带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其次,要做到“三个满意”: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做好“四个服务”等方面,要取得成效,让党和国家满意。第三,要做到“三个现代化”:学理构建中国化,治理能力现代化,话语传播的国际化。第四,要突出“三个优先位置”。要把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和人才队伍摆在优先位置,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不懈奋斗。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民就近几年浙大文科的发展作简要介绍。近年来,浙江大学秉持内涵发展和质量优先的理念,遵循古今会通、东西互动、中外相知、文理交融的文科发展思路,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也还有很多不足。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科的学术体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浙大愿同各兄弟高校一起,戮力同心,埋头苦干,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各兄弟高校代表结合本校科研管理工作实际,围绕“新时代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战略”“如何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如何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如何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等内容展开探讨,分享了各校在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培育、研究机构管理、智库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的经验,提出当前社科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人才办、计财处、外事处、政策研究室、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