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平台

范良聪:《实验经济学简史》

发布时间:2019-09-19 浏览次数:850

《实验经济学简史》是第十九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成果。追随着自然科学的步子,经济学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走向实验化。经济学家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使用实验来解释现实,并把实验视为工具箱中的常备工具之一。

本书试图回答的学说史命题是,从最初的拒绝怀疑到后来的承认、接受进而支持,主流经济学对实验研究的态度在过去几十年间彻底反转的缘由何在?其背后的逻辑基础与动力机制是什么?具言之,实验研究凭什么在经济学内外的猛烈夹击之下生存下来、获得发展并最终获得主流经济学团体的承认?这个坎坷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事件,又有哪些人物起到关键作用?它是因经济学发展中的理论危机而诱发,还是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抑或两者都有?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兴起与发展背后潜藏的机理又有何独特之处?


实验经济学能够茁壮成长并最终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的原因纷繁复杂,历史的、范式的、演化的,各种力量都在发挥作用。为了深入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本书立足实验经济学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围绕实验科学团体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线索,梳理实验经济学兴起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捕捉其融入主流经济学科学团体的轨迹。

鉴于历史分析无法解释一门学科为何诞生于某个时点而非另一时点,也无法解释为何实验经济学诞生之后长期遭受冷遇,直到1970年代末期(却也非更晚)才迎来转机,本书于是沿着学科主导理论范式演变的逻辑,通过追溯不同时段经济学理论发展的状态,挖掘实验经济学萌生以及遭遇挫折之后再度兴起的学科土壤,尤其是统计学、博弈论和决策科学与心理学在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以及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实验”方法——计量遭遇危机之后给实验经济学带来的契机。

鉴于理论危机与范式革命并非学科发展的常规路径,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在大部分时间中都是一个连续事件,是演化的,本书接着回到实验经济学内部,基于一个一致的认识论模型,考察实验研究如何在推崇逻辑演绎的经济科学中找到突破口,尤其是它如何借助理论与实验的交互走上库恩意义上的常规科学发展之路,这种发展又如何在实验研究一些内在属性的支撑下演变成一种“供给创造需求”的模式,使其沿着一条独特的自演化道路蓬勃发展。

在完成历史的、范式的以及演化的分析之后,本书围绕实验经济学兴起之于经济学的含义,总结了实验经济学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进而回溯古典时代,结合亚当·斯密的思想,给出了行为实验研究未来可能的进路。基于此,本书最终界定了实验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与意义,强调了实验作为一种方法,在数据生产、检验理论、机制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上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

本书认为,作为一门建立在方法基础上的学科,尽管成就斐然,但是实验经济学所走演化之路的关键并不在于它所累积的诸多异常,而在于它所发展起来的一整套既契合经济学研究传统却又与其他实验传统截然不同的方法体系,在于它促成了经济学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变革。这场变革使得学者得以重新认识经验与数据在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使得实验与数据得以站在一个与理论对等的位置上发出声音。这种对等是重要的,因为它赋予了实验“发现”理论的功能,引出了经济学中从未有过的理论与经验的交互,从而使得经济学获得成为一门真正的“观察性科学”的契机。


相比于以往关注实验经济学史的一些作品而言,本书作为国内外第一部全面深入系统阐述实验经济学学说史的著作,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致力挖掘实验经济学兴起与发展背后一条方法论意义上的线索,挖掘实验经济学家自学科诞生时起就表现出的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自觉,挖掘他们围绕着“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世界以及我们为什么做实验”而展开的系列方法论实践,以及这种实践之于实验经济学走出一条自演化之路的重要意义,从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帮助我们厘定实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确立我国实验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定位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