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平台

陈叶烽等《实验经济学讲义:方法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06 浏览次数:1721

陈叶烽等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该著作分为实验经济学方法和实验经济学应用两大部分,旨在将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体方法和实际应用做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介绍,基本涵盖了实验经济学领域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该著作从实验经济学导论出发,依次讲解实验经济学方法论、实验方法与原理、实验软件z-Tree操作和编程、实验流程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和实地实验,然后介绍实验经济学在行为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中的应用。全书内容扎实、文献丰富、语言明晰,兼具原创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既适合作为高校实验经济学等课程的教材,也适合对实验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和青年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陈叶烽,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期从事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前言节选

2002年实验经济学创始人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前后共有5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8位实验和行为经济学家。这足以证明实验经济学已登堂入室,成为21世纪以来经济学最重要的突破和最前沿、最热门的经济学分支之一。

作为当今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方法被认为是与理论建模、计量实证并列的经济学三大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基于研究设计”的因果推断通过“可信性革命”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核心范式,随机化实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实验方法在社会科学经验方法论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实验数据的优越性也愈发凸显。在计量实证领域,人们往往是数据的被动观察者。而实验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可控的实验处理来主动控制数据的生成过程。在这种可控的实验数据生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分离和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更干净的因果识别,因此实验研究方法也成为因果识别中的“黄金准则”。也正因为如此,实验研究方法正被经济学各个领域广泛接受,其应用的范围从传统的个体偏好与决策理论、博弈论与社会偏好、产业组织理论拓展至各类应用学科,如行为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金融学、公共政策与管理以及宏观经济学等。

与此同时,实验经济学家的工作和角色也在不断丰富,从象牙塔迈向真实的世界,从最初的检验经济理论延伸到政策实施应用。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将实验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比喻为“与理论家对话”(speak to theorists)、“寻找事实”(search for facts)和“在君主耳边低语”(whisper in the ears of princes),分别对应实验方法在检验现有经济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制定和评估新的经济政策三方面的功能。事实上,这三者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实验经济学家的角色随着实验方法的发展而持续变化。

在实验经济学发展的早期,实验经济学家的角色更类似于“科学家”:他们实施实验并发现偏离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异象”,总结归纳实验结果进而形成新的经济理论。而后,实验经济学家逐渐承担起“工程师”的角色:为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机制设计和操作步骤,例如在拍卖市场设计、央行政策等领域提供实践指导。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实地实验的兴起,实验经济学家们的任务也进一步发展为借助大规模实地实验直接参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细节,确保经济学理论的合理应用和经济政策的正确实施。例如,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认为,实验经济学家还需要承担“水管工”的角色,承担政策实地落实、调试、维护运转的职能。而埃丝特·迪弗洛等人对扶贫问题的实验研究正是实验经济学家走进现实世界,对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提出实质性指导的生动例证。

在实验经济学家的角色变换过程中,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的分工也逐渐明晰,具有各自的相对优势。其中在“科学家”和“工程师”角色中,实验室实验占据主导位置;而在“水管工”角色中,实验室实验为现实夯实理论基础,实地实验则为研究结果在真实世界中的落地和拓宽外部有效性方面提供了进一步的桥梁。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在整个实验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彰显了实验经济学这一新兴领域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虽然实验方法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对实验经济学的系统性介绍还非常少,特别是质量较高的实验经济学教材仍比较稀缺。本书的写作初衷是对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和应用做一个系统性、普及性的介绍。希望读者看完本书之后,对于什么是实验经济学、如何运用实验方法、如何进行实验设计、运用实验方法可以做哪些经济学研究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并且我们还希望引导和培养读者对实验经济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实验方法做经济学研究的热情。

本书共分为实验经济学方法和实验经济学应用两大部分。这些内容都结合了作者在浙江大学十多年进行实验经济学方面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全书的框架体系和内容编排努力体现逻辑性、系统性及前沿性,基本涵盖实验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本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本书坚持教材写作的原创性和独特性。由于实验经济学这个学科本身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且在国内专门开设“实验经济学”这一课程的高校尚不多,国内还比较缺乏全面系统介绍实验经济学最新方法和应用的教材。本书是在本人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多年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实验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文献选读”这两门课的讲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这两门课程共有80个学时,分为16讲,每一讲的PPT(演示文稿)平均有90页左右,90%以上的讲课内容都是根据各种文献资料编写完成,并且这两门课程所有学期的教学评价都为优秀,而本书是在这些授课内容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因此能够确保原创性和独特性。

第二,本书突出实验研究的实践性和技术性。考虑到实验研究具备较强的操作性,本书花费了很大的篇幅对实验的具体设计和详细操作予以介绍。比如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等章节讲授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实验软件z-Tree的使用和初步编程,实验研究的完整操作步骤和流程,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本书可以使读者初步掌握实验方法这一技术性研究工具。

第三,本书强调实验研究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比如我们以实验经济学方法在经济学不同分支中的应用为专题,从第八讲到第十三讲共分六讲依次梳理和介绍国际一流期刊中与实验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文献,通过讲解文献中具体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过程来剖析这些经典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从而培养和引导读者自己参与实验研究以及撰写实验论文,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本书面向的读者对象主要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与研究人员,总体风格定位为介于普通教材和专业学术著作之间,即讲义风格。但本书在编写时希望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脉络,尽可能降低读者的理解壁垒。全书内容基本涵盖了“实验经济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和做什么”等关键问题,各章节兼具独立性和连贯性,以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认知层次和阅读需求。我们期望讲授和学习实验经济学的高校教师或学生将本书作为课程教材或常备参考书,成为陪伴学生进入实验经济学世界的第一本读物。

对于实验经济学的初学者,我们建议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首先进行实验方法部分即第一讲至第七讲的学习,在掌握实验方法论的基础上,熟悉实验的设计、编程、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性内容,同时掌握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在方法论和内外部有效性上不同的比较优势。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实验室实验还是进一步的实地实验,相应的内容都具有高度的实操性,初学者要在“干中学”,由此方能有效掌握实验方法这一技术性工具,特别是在后续的实验操作中需要结合具体研究反复阅读相关的内容,从而不断加深理解,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然后再依据个人的专业兴趣和研究方向参阅实验应用部分,即第八讲至第十三讲的内容,结合相应的研究主题和文献来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经典文献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板,我们推荐初学者在本书文献梗概的指引下精读部分原文并复盘实验结果,学习其新颖的研究思路、精巧的实验设计和深入的实验数据分析方法,进而为将实验方法灵活应用于中国经济现象的研究打好基础。

对于实验经济学或行为经济学课程的高校任课教师,我们建议其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将实验方法部分作为课程主体内容,而实验应用部分列举的大量范例和文献可以用来扩充课程内容、安排平时的文献阅读或组织课堂文献报告等。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以被试身份参与实验,亲身体验实验研究过程,以期学生对授课内容有直观而形象的沉浸式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参与实验研究以及撰写实验论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们还想说明的是,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科研人员,实验经济学在国内还处于普及阶段,其在中国的应用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前景,特别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涌现了很多独特的中国故事,这为实验方法在中国的应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验场”,而实验方法也必然给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带来方法论意义上的革新。

目 录

第一讲  实验经济学导论

第二讲  实验经济学方法论

第三讲  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与技巧

第四讲  实验软件z-Tree操作和编程

第五讲  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第六讲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第七讲  实地实验方法

第八讲  实验在行为经济学中的应用

第九讲  实验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应用

第十讲  实验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

第十一讲  实验在卫生经济学中的应用

第十二讲  实验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RCT与反贫困

第十三讲  实验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应用


(来源:“北京大学经管书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