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探讨跨文化视域下的中世纪哲学
4月15-17日,第三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暨跨文化视野的中世纪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学术论坛以跨文化视野为特征,不仅涵盖拜占庭思想研究、环地中海文化语境多元哲学传统研究以及中世纪哲学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史研究等,而且注重从早期、鼎盛时期和晚期三个阶段着重探究中世纪经院哲学,深入地推进了国内中世纪哲学的研究;此次论坛展现了中世纪哲学研究领域人才辈出、论题深入、内容丰富方法新颖,为国内学术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次学术论坛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浙大城市学院新时代文化间关系研究中心协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代表承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热烈欢迎专家、学者和听众参与此次大会。他表示,浙江大学承办第三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既是学界朋友广泛积极支持的结果,也是浙江大学文脉深远的重要呈现。他期待此次论坛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夯实浙江大学中世纪哲学研究学术团队成果,探索建构中国学术范式,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史学科积极贡献力量。浙大城市学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晓朝教授代表协办方致辞,他表示,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并代表协办方向各位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欢迎和期待大家通过线上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共建学术共同体。同时,他表示,作为协办方的浙大城市学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力图尽快建立一支实力强大的、可以投入到一线工作中的宗教学术研究团队,希望国内的专家、学者能够加入到该团队中来,也希望同行在各方面予以合作,共建国家宗教学研究的智库。同时,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赵敦华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本届会议发表论文的专业水准很高、充分反映了我国中世纪研究教学蓬勃发展、热气腾腾的大好局面。他接着发表题为“信仰与理性关系是中世纪哲学的范式”的演讲,为此次论坛的学术研讨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框架和轮廓,拓展了中世纪哲学的范式(信仰派、理性派与综合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和历史范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可视为晚期中世纪哲学的延伸)。
此次论坛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分场同步在线研讨的形式,三天内共组织了十一场小型学术研讨会,在其中九场研讨会中,51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展开深入而重要的探讨;两场研究生论文研讨会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学者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兰州大学 、宁夏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上智编译馆、浙江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和机构,以及主办和协办方浙江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论坛的在线观众高达500多人次,坚持听完整个议程的有100多位师生。论坛的流程主要包括发言人阐述自己文章核心思想、点评人予以点评并辅以自由讨论。
本次论坛设置了多个主题,包括拉丁教父与早期经院哲学研究专题、鼎盛时期和晚期经院哲学研究专题、希腊教父与拜占庭思想研究专题、环地中海文化语境中的多元哲学传统专题、中世纪哲学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史研究专题、晚期希腊哲学与拉丁教父研究专题等。另外还有两场研究生论文研讨会。
此次论坛在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俊教授的感谢辞和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天岳教授的致闭幕辞中结束。对于此次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等都非常满意。武汉大学翟志宏教授认为,此次论坛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问题的开放性,问题域范围比较广,思想讨论也具有开放性;2.视野多样性,这体现在中世纪哲学呈现视角的多样性和每个学者视野的广深性上;3.国内中世纪哲学研究成果喜人,“将有一树好花开”。徐龙飞教授总结此次会议的四个特征:1.中世纪人才队伍兴盛,老中青学者济济一堂,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中坚学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兴学者实力雄厚、遍地开花,与会研究生的研究具有特色,是中世纪哲学研究的新生力量;2.论坛主题广泛,方法多样;3.内容丰富、报告充分、讨论激烈;4.由衷感谢参与此次论坛组织工作的各方。此次论坛联络积极,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执行有力,是一次圆满成功的大会。承办方、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越骅教授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虽然因疫情几经曲折,但在浙江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肯定之下,在专业委员会及参会师生共同支持下,在会务组团队的辛劳下,严守防疫政策,做好服务工作,终于顺利成功举办。他表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及其带领的团队将抓住此次前沿学术交流机会,凝心聚力,推进中世纪哲学教学与科研学科建设。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愿意一如既往积极承办全国学科、专业性学术会议,主办各种学术活动,希望与同行学者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学术繁荣进步。在接下去的自由讨论环节,王晓朝教授表示,以往学术研究工作可以总结为学科的建设工作,这个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对于学者而言,保持一种开放合作的态度,对个人、学校等而言都非常重要。北京大学沙宗平教授表示,通往真理道路总是充满坎坷和荆棘。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一步一步往前走。曲折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视野非常好,可以帮助各个学者跨出自身研究的局限,汇入学术思想研究的大海。整个论坛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天岳教授的闭幕致辞后圆满结束。他致辞说,自2017年委员会成立以来,该委员会主办了三届全国范围的学术研讨会;此次论坛的举办也是经历曲折,感谢承办方、协办方的支持,让此次论题得以成功、顺利举办,也感谢各位学者的积极参与,促成论坛的发展壮大。他同时期待大家参与预定2023年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期待能够与国际合作,呈现国内中世纪哲学研究的成果。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供稿
作者:王伟平
审稿:陈越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