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淑君:历史记忆的形成
记忆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并因其主体差异,分为个体历史记忆、群体历史记忆、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文化历史记忆。随着对历史记忆的研究不断深化,学者们意识到不同群体间的“历史记忆”存在冲突。
然而,历史学者或社会学家仍然大多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推测当时人们的情感表现与思想变化,这种方法既难以直观展示和证实情感的变化(如用数字量化或以图像显示),也无法获得对情感如何影响“历史记忆”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
所幸,认知神经科学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得以通过观察大脑在面对不同媒介刺激时的反应,探索情感和记忆区域的激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出“历史记忆”的。
换言之,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开辟了一条新路:利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task-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ask-state fMRI),试图以脑影像数据形式解读大脑活动的情形,研究大脑在历史记忆唤起时情感、记忆、认知相关脑区的活动模式。
一
为了明确历史学与脑科学之间的交汇点,需要界定人文学科和认知神经科学对“历史记忆”的定义、关联及其与周边概念的关系。
在人文科学领域内,“历史记忆”被视为基于个体经历共同构建的社会行为与叙事方式,并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性记忆”(communicative)和群体之间的“文化性记忆”(cultural),即有相同身份认同的人群共同建构的叙事(shared reality)。
相对于国内外人文学科对历史记忆的研究成果丰硕,目前认知神经科学界认为大脑的“历史记忆”属于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并对“历史记忆”的精确定义还存在疑虑,其问题在于如何能确切地判断当“历史记忆”被唤起时,情绪是否随之激活及其激活程度。
在情感与记忆的同时激发过程中,杏仁核(amygdala,AMY)、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ical ,PFC)和海马体(Hippocampus)的协同作用对于个体“历史记忆”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人文科学领域与认知神经科学对“历史记忆”的定义,差异在于前者侧重于群体,而后者关注个体。在“共情”的作用下,两类记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二
为了证明假设,我们募集18-22岁的被试者28名,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组和职专生组,进行性格分析及评估两组被试者对日本文化与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展开实验:
以日本文化、抗日战争、“二战”德国战争及高斯模糊图四组图片为媒介,从中观察被试者大脑功能网络的变化与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level dependent, BOLD)信号,从而分析被试者“共情”(empathy)脑区变化。
通过这一过程,确认“历史记忆”与“共情”相互影响的情形,并证明被试者的学历、性别、日本文化及历史知识了解程度的差异,能多大程度影响其大脑“共情”水平的激活情形,并证明大脑的“共情”功能会引发“感同身受”的情绪,在情感上与他人产生共鸣,得以连接起个体、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三种历史记忆。
在四组图片组里,被试者在观看抗日战争图片组时,大脑中负责“共情”的核心区域与调控区域的激活水平显著增加,脑岛的神经活动降低也反映出被试者在实验中体验到了无法抑制的厌恶和不安情绪,并直接调动了大脑的“历史记忆”,突显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群体间的文化性记忆的联系,从而强化了国家认同感与爱国情怀。
此外,不同性别与受教育程度的被试者,在大脑激活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大脑呈现出的“共情”水平最为活跃,更能表现出“同仇敌慨”的态度。
三
21世纪是全球化发展快速、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可以与脑科学的认知研究相结合,深入探讨记忆、情感及历史的互动关系。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个体“历史记忆”如何形成,再理解不同个体历史记忆如何通过“共情”反应,将交流性记忆变成文化性记忆,再成为群体历史记忆的基础之一,不仅展现了个体差异在感知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历史记忆在维系社会共识与凝聚群体上的作用。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已获取的数据依然为深入探讨“共情”网络在“历史记忆”调动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弥补了国内认知神经科学对历史记忆研究方面的空白,也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历史学者可借助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探究“历史记忆”、身份认同及大脑中“共情”网络之间的关系。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也为我们理解历史记忆如何在个体和集体层面上形成和变化,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最后,通过对“历史记忆”再造过程的揭示,证明历史教育确实可以激发个体情感,从而在个体–社会–国家–民族之间建立起精神纽带与情感认知,避免历史事实被歪曲的风险,还可以揭示人类心理深处的奥秘,为理解人类的历史认知和情感反应提供深刻的洞见。
【作者简介】
尤淑君,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政治文化史、近代东亚国际史、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
(来源:原文载于《数字人文研究》2024年第1期,题为《历史记忆的形成:大脑记忆与共情神经网络的互动——一项历史学与脑科学的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