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近日在绍兴隆重举行
2006年11月24日-26日,首届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在浙江绍兴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中国首届高层次、高水准、高品格的人文旅游学术论坛,由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绍兴市人民政府支持,浙江省旅游局、浙江大学主办,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和绍兴市旅游局承办,邀请了全国旅游管理部门领导、旅游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人文领域知名学者,以及旅游界、新闻界人士共100多名代表参加。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司长李悦中、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浙江大学副校长胡建淼、绍兴市委副书记修晓波等部门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学者们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陕西、福建、四川、重庆等十三个省市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会议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地理学界陈桥驿,旅游学界魏小安、吴必虎、何建民,美学界曾繁仁、聂振斌、吴中杰,宗教学界杨曾文、历史学界朱义禄等70多位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在论坛主会场和平行会议上作了发言和交流,是一次旅游和人文学界高层研讨交流的空前学术盛会。
面对21世纪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如何提升中国旅游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境界,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层次融合与互动,真正在旅游业中做到“以人为本”, 深层次地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旅游和休闲需求,已是旅游和人文学界共同关注的世纪性的课题,也正是本次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需要探讨的主要话题。在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司长李悦中指出,中国旅游业向更高层次提升,需要大力发展人文旅游。 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表示,旅游是一种人文现象,人文旅游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和”,旅游业的开发一定要保护与善待自然与文化。胡建淼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首届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的举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及时;论坛放在绍兴举行,具有重要的地域品牌示范意义;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将为中国人文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他指出,浙江大学作为百年名校,不仅以理工学科见长,而且拥有深厚久远的人文学术传统。如何将人文学术传统运用于现代社会实际,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生产力,是浙江大学文科建设的重要使命。基于这样的目的,浙江大学最近正式成立了人文旅游研究中心。参与组织和承办本次学术论坛,是中心首次重要的学术活动。他希望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今后能与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深入地为地方文化旅游建设服务,为中国人文旅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这次学术高峰论坛除主会场以外,又分“历史名城、文化名人与人文旅游”、“宗教资源与人文旅游”、“文化遗存与人文旅游”、“人文旅游的国际视野”、“休闲文化与人文旅游”、“人文旅游与美学境界”六个平行会议进行了研讨。经过专家们的共同努力,达成了众多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论坛最后通过了“人文旅游绍兴共识”并向全国发布。
本次学术高峰论坛由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全程策划、共同承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楼含松及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要成员10多人出席了论坛,廖可斌主持了第一次大会发言,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潘立勇起草并在闭幕式上宣读了“人文旅游绍兴共识”(见附件)。会议论文将作为由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办的《人文旅游》学术论丛第四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次学术高峰论坛圆满谢幕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学术和社会反响,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中国旅游报及新浪、搜狐等媒体记者纷纷报道了论坛的盛况及共识的要点,“中国旅游界达成‘绍兴共识’,振兴人文旅游业”、“旅游界深化开发资源,大力发展人文旅游”等消息遍布各地网页。
附件1: 人文旅游绍兴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