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东方论坛第24次讲座“中国的公共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举行(图)
发布时间:2008-06-13 浏览次数:1902

罗卫东教授主持讲座

高丙中教授在讲演

高丙中教授和学生交流
应社会科学研究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之邀,6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在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作了“中国的公共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讲演。讲座由校长助理、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卫东教授主持。
讲座中,高丙中教授介绍了公共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并从公共文化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作了阐述。非物质文化由“现代”私人所承载,而物质文化遗产是共同体的公共文化,其中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文化具有公共性,但是文化要成为公共文化,往往要通过复杂的社会程序和博弈,也就是说,文化的公共性实际上受到社会关系的限制。
高丙中教授指出,尽管公共文化的构建面临限制,但是随着社会主导价值尺度的改变将对公共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变成公共文化。
最后,高丙中教授采用传统节日成为公共文化的例子,向我们揭示节日与假日关系演变的社会意义,认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放在公共文化建设的层次来理解是一项社会使命。
社会科学研究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008年6月13日
2008年6月13日
【关闭】